大暖棚裡面的大學士和諮議官們趕緊起立,看見崇禎皇帝這對“大隻子孫”大搖大擺的從大暖棚另一頭的大門口進來,從一起作揖行禮,山呼萬歲。
“哈哈哈......”
“平身,平身!”
父子二人今兒的心情似乎都不錯,一個叫大家夥兒平身,一個乾脆開懷大笑。
底下的人都站直了身子,還在偷眼兒打量朱慈炯、朱和墭......大暖棚裡面的採光不大行,雖然點了不少蠟燭,但稍遠一點的人還是看不太清兩人的面孔。只道是兩個黃衣黃巾、長劍空錘的虯髯大漢。
看著就有點草莽英雄的意思......如果不是大清朝廷一遍遍的認證,還真沒什麼人會相信他倆是崇禎皇帝的子孫。
“坐,都坐!”
朱和墭洪亮的嗓門又響了起來,笑呵呵地讓大家夥兒都落座。
看到眾人亂紛紛坐下後,朱和墭道:“今兒是大明諮議會的第一屆。這個諮議會看著挺不錯的,可以讓孤家和父王直接聽聽下面的民意,有什麼要下面配合的,也能攤開來說。這叫協商政治......你們各抒己見,孤家和父王也能和你們當面協商。
所以這一屆的諮議會是第一屆,不是唯一一屆。以後開諮議會協商政治,就是我新大明的祖宗家法了!地無分南北、貧富,都有資格派出諮議官來朝廷這邊發表意見,有困難、有要求,都可以和朝廷提出!”
是政治協調商議,不是代議制!
這年頭別說網路了,報紙電視都沒有!君主久居深宮,太容易脫落群眾了。
而一旦脫離群眾,中央集權就是被架空的集權了,想要不被架空,不瞎指揮,就得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資訊。
崇禎皇帝的教訓就是久居深宮,對下情一無所知!
他給下面加派的三餉,賬面上的數目也就兩千萬一年,實收不知道有沒有一千五百萬?
這筆銀子對於大明當時的經濟規模而言,其實也不算太多......問題向誰去拿?
大明朝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的通貨多少也不平衡。東南經濟發達,海貿昌盛,白銀流入很多,是可以拿出銀子的......實際上這銀子到了朝廷手裡轉一圈還是得到東南買糧食、買絲綢布匹、買鐵料火器。
而西北就不同了,西北本來就窮,也沒有增量的白銀來源,就是一點存量在那裡運轉,而被朝廷抽走的銀子不大會流回西北,所以白銀處於有出路沒來路的狀態中。
年復一年的抽銀會抽出個什麼結果,傻子也知道啊!
再加上天啟末年開始長期肆虐西北的災害......不反他N的沒活路了!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大家一起欺負西北苦漢子的局面,其實就是因為西北經濟落後,讀書人得不到太好的教育資源,所以他們在明朝的科舉體系中比較吃虧......哪怕明朝有南北榜,他們也考不過北方其他地方啊!
西北進士少了,文官系統中自然沒有多少人肯替他們說話,缺少了發言權後,當然就成了受氣包......氣著氣著就氣反了!
如果崇禎當年有這麼一個協調商量的會議,也讓陝西省和陝西三邊的諮議官到紫禁城去哭窮,崇禎皇帝也許就會調整一下政策,讓廣東福建的有錢佬替陝西人把三餉銀子交了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