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RB還是很牛氣的,他們認為RB國內的經濟下行,只是短期的經濟調整,無關大礙。
沒有經歷“失去二十年”痛楚的RB,面對此時的中國,骨子裡那股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幾乎無處不在。
和RB人買裝置,得多長几個心眼。
他們賣給消費者的東西,質量過硬,卻不代表他們賣給國內廠家的裝置同樣質量過硬。
相反,出問題的機率極大!
後續的售後服務費,可能比裝置本身的費用還高。
陸坤還是比較傾向於向臺灣那邊下單子,起碼對方不會留那麼多的暗樁,回頭還得去求他幫忙解決問題。
“臺灣那邊的要價更高,不過,他們承諾,三年之內,要是裝置本身出了問題,可以包修包換,三個月內出問題,可以包退”,電話那頭,陳昆倒豆子般把情況跟陸坤一一說明。
“哦?這不是售後三包閹割版嗎?”,陸坤倒是來了精神,自言自語道。
陳向陽:“......”。
這個時候,一般的廠商大多奉行“貨一出門,概不退換”的原則,非知名廠商,可不敢給三包承諾。
當然,這也與當前的大環境有關。
國內的內資工廠,大多數都還是作坊式工廠,不具備提供三包服務的實力。
國家為了保護本土工商業,當然是不同意外資型、合資型企業為國內的消費者提供三包服務了。
這明顯是不正當競爭嘛。
當然,政府也並不是完全搞一刀切,對於一些高科技產品、精密機械、製造裝置之類行業,國家還是鼓勵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向國內的廠商提供三包服務的。
......
“嗯,這件事,容我再想想,你們採購組接著和他們雙方都多談談,試探試探他們的價格底線在哪裡”,陸坤想了一會兒,吩咐道。
百萬大單,即便是陸坤也不敢貿然決定。
......
陸坤算是個起名廢,直接盜用了康師傅牛肉麵的名字註冊商標。
陸坤都有點期待“李鬼遇見李逵”的那一天了。
早在1982年,中國就有了第一部商標法。
雖然當前的國內的企業都不大重視這個,但作為過來人,陸坤自然是知道註冊商標的好處。
其實,如今國內已經有了好幾十個生產泡麵的廠商。
不過,他們都是在小打小鬧,混日子,沒成什麼氣候。
他們的裝置,簡直就堪稱是老古董了,用的還是五六十年代淘汰下來的裝置。
陸坤打算購買的,是西方八十年代淘汰下來的泡麵流水線裝置。
過時是過時了點,但勝在經濟實惠,買進來,真要是沒皮沒臉地標榜一句國內最先進的泡麵流水線裝置,也沒人能否認。
買二手貨,一點都不出奇。
國內的裝置大多都是西方玩去工業化淘汰下來的玩意,最新的裝置,國內是很難買到的。
即便是二手裝置,也因為美國封鎖禁運的原因,不能直接進入中國市場。
意識形態對立的問題,這個時代可比後世要嚴峻得多。
這些二手裝置,大多都是透過臺灣流進來大陸來的。
香港流入奢侈品,臺灣流進二手機械裝置,這算是九十年代中國的一大特色了。
PS:感謝兩位書友十四號牢房、永恆奕歌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