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者完全沒有勇士的防守資源,格林低位頂不了洛佩斯,努爾基奇就是個漏勺,防擋拆選位和唐斯一個水平,一個掩護就跟丟了人,內線頻頻失守。
整個上半場,開拓者一直被勇士壓著打,斯托茨手足無措,叫了幾次暫停,卻沒有做出什麼像樣的調整,來扭轉局勢。
好在利拉德延續了第一輪前期的出色狀態,逐漸適應了勇士的換防,手感越來越好,半場拿到16分,開拓者才沒有被徹底打花,半場結束後,以55:71落後16分。
但這樣的分差並不能體現兩隊真實的實力差距,勇士得分非常輕鬆,完全不需要庫裡和阿德託昆博用個人能力強攻硬打,只要按部就班跑戰術,自然而然就能出機會,進攻穩定而又高效。
哪怕勇士進攻失敗,內線也有阿德託昆博和洛佩斯拼搶前場籃板,維金斯和杰倫布朗爭搶前板的積極性也很高,勇士半場就搶到了5個前場籃板,利用二次進攻得到了8分。
5個前板看似不多,但勇士一次進攻的成功率很高,並沒有多少拼搶前板的機會,能拿到這麼多前板,已經很不容易了。
……
中場休息的時候,斯托茨終於不再猶豫,調整了戰術。
他的臨場應變再不好,也知道第三節要是再不調整,開拓者就徹底完了。
第三節,雙方球員回到場上,開拓者的陣容變成了利拉德、麥科勒姆、莫里斯哈克利斯、格林,勇士則依舊是開場時的首發陣容。
巴克利眼前一亮:
“斯托茨上五小了!格林打中鋒,再上一個射手,勇士這下沒法再放空格林,他可以全程參與到擋拆之中!”
隨後,比賽的程序和巴克利預想的一樣,格林打五號位,開拓者有四個射手,張瑜不可能再放空格林,他選擇的是放空特納。
特納的三分球不準,但他和格林不同的是,有一定的自主進攻能力,可以持球到近中距離的位置完成終結,也可以吸引防守後給隊友傳球,盤活了開拓者的進攻。
依靠小陣容進攻端的空間優勢,開拓者連續進攻得手,用4分鐘的時間,將分差縮小到11分。
大通中心的氣氛也低落了許多,球迷心中焦急,生怕開拓者一路追趕上來。
就在這時,張瑜終於叫出暫停,讓現場觀眾鬆了一口氣。
這是一個長暫停,平常短暫無比的100秒,在此刻卻顯得無比漫長。
終於,暫停結束,雙方回到場上,勇士的陣容也發生了改變,洛佩斯下場,考文頓上場,勇士也轉打五小。
現場球迷看到勇士的新陣容,興奮莫名,觀眾席上掀起了一陣又一陣聲浪,席捲全場。
比五小,勇士誰也不怕!
斯托茨滿臉凝重之色,剛才張瑜叫暫停的時候,他就猜到張瑜要上五小。
在這個小球時代,只有五小才能對抗五小,除非勇士的中鋒能在低位大殺四方,否則留在場上必然是弊大於利,被人針對到死。
只是,開拓者能不能抵擋勇士的五小,斯托茨心裡卻是沒有底。
很快,籃球就給出了答案。
勇士換上死亡五小後,直接無限換防,開拓者五小身高太矮,阿德託昆博能從一防到五,庫裡也不怕格林、特納,把開拓者的進攻拆解成了一次次單打,進攻效率驟降。
回過頭來,開拓者卻不敢守無限換防,否則阿德託昆博真的會一次次如推土機般碾到籃下,科林斯在庫裡面前也只是一個提款機。
他們的防守資源也不可能同時兼顧庫裡和阿德託昆博,斯托茨經過痛苦的思考後,決定還是守內線,幹回老本行,讓庫裡單打。
沒人知道斯托茨為什麼會這麼做,但一想到他是斯托茨,這一切就莫名顯得合理起來。
庫裡再一次在第三節大爆發,狂砍22分,投中4記三分球,幾乎是憑藉一己之力,將分差拉開到21分。
第三節結束時,勇士102:81開拓者,斯托茨的“盜版”五小,不敵張瑜的“正版”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