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德本賽季的三分命中率只有28.9%,整個上半場打下來,他也是騎士陣中最不準的射手。
詹姆斯的突破路線上多了一個人,嚴重受阻,把球分給克勞德,他也投不進三分。
盧指導很快做出調整,換下克勞德,換上科沃爾,騎士的防守進一步下滑,但空間進一步提升,科沃爾馬上投進一個三分球和一個長兩分,幫助騎士止血。
張瑜緊隨其後做出調整,勇士不再單純放空一個點,優先收縮籃下,外圍輪轉補位。
騎士在勇士加強收縮的第一個回合,就轉變了進攻方式,詹姆斯突破之後隨時準備分球。
這是他們最喜歡的防守,能夠充分發揮騎士外線的空間優勢。
但是,當詹姆斯突破的時候,那些沒有到籃下協防的勇士球員,都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搶斷詹姆斯被迫分給外線隊友的傳球。
勇士和騎士總決賽兩次交手,對彼此瞭若指掌,騎士的戰術這兩年都沒變,勇士都知道怎麼防。
詹姆斯被夾擊的時候,最喜歡分給另一側弱側底角的隊友,這往往是對手輪轉最薄弱的地方。
勇士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個鋒線從身側貼住詹姆斯,一路“護送”他進來,不給他回頭傳球的機會,籃下站一個人封堵,弱側防守人攔在詹姆斯和底角之間,切斷詹姆斯的傳球線路。
詹姆斯不可能跳起來回旋180度往弱側45度分球,他的分球路線只剩下了往強側底角和強側45度分球。
勇士一個機動性強的鋒線就在強側落位,通常是考文頓或者維金斯,兼顧這兩點,等詹姆斯分球后,就立刻憑藉機動優勢補位。
這個時候,貼住詹姆斯的鋒線,就會去撲另一個,不讓騎士把球傳導起來,只能頂著防守強投,或者重新傳出來組織進攻,勇士的一次防守也就成功了。
有的時候,詹姆斯的傳球力道稍稍輕一些,就會被勇士橫七豎八的長臂截斷,他必須萬分小心,還得用眼神和動作騙過防守人,才有機會把球分到空位的隊友手中。
其他時候,他只能自己強攻,或是接球之後,卻沒有空位的隊友強攻,試圖挑戰勇士隊的禁區,結果往往以失敗告終。
第三節,勇士送出了4次封蓋,騎士的內線得分只有6分,內線命中率只有18.4%。
勇士的收縮戰術也不可避免地漏掉了幾個外線三分,騎士投進了5個三分球,但籃下完全被鎖死,一堆射手又沒有中距離,只有小托馬斯和詹姆斯各進了一箇中投,第三節一共只得到了25分。
騎士進攻不力,勇士第三節的進攻卻是行雲流水。
死亡五小的空間更好,沒有了拖空間的盧尼,騎士的防守更難辦了。
馬爾卡寧和考文頓的空位威脅太大,騎士還是堅持夾擊持球人的戰術,但執行起來卻是猶猶豫豫,輪轉經常出現失誤。
有時候是底角沒有及時收縮護框,讓庫裡突進來輕鬆上空籃,有時候是弱側45度防守人收縮過於積極,底角輪轉還沒到位,給馬爾卡寧空位,芬蘭冰刀手起刀落,三分一箭穿心。
更致命的是,詹姆斯的防守參與度很低,他也進行輪轉,但卻和其他騎士球員的輪轉不一樣。
其他人的輪轉範圍是從三分線到禁區,收縮護框之後,立馬就得跑到外線封堵三分球,馬不停蹄,片刻不得休息,詹姆斯的輪轉範圍卻是從罰球線到籃下。
庫裡和阿德託昆博在弧頂打擋拆,詹姆斯就站在罰球線前面一步看著,似乎是提前準備協防,放了馬爾卡寧兩步。
庫裡傳給馬爾卡寧投空位三分,他就象徵性撲一下,馬爾卡寧一出手,他就回身準備搶籃板。
若是馬爾卡寧投進了,他就皺起眉頭,搖搖頭,什麼也不說,目光從隊友身上一一掃過,似是對這次防守非常不滿。
當庫裡擋拆後往籃下的時候,詹姆斯就會多走幾部,往籃下收縮,但這個時候,他反而會顧及身後的馬爾卡寧,只跟著跑兩步,但連手都不伸,目送庫裡上籃。
若是庫裡進球了,詹姆斯也是皺起眉頭,但這一次,他還會附帶一個攤手的動作,用非常不滿的目光,看著真正往籃下收縮的隊友。
詹姆斯這麼做,也不是沒有好處,可以加強對於籃板的保護。
雖然他並不會參與籃板卡位之中,但禁區裡多一個人,就是多一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