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只有詹姆斯才能享受到這種待遇,沒有人能和詹姆斯比投票。
2015年總決賽中,尹戈達拉只是投進了幾個空位三分,防守端做出了一定貢獻,就拿到了fmvp。
而庫裡在至關重要的天王山之戰狂砍37分,第四節更是單節狂砍17分,帶隊拿到賽點,卻連一票都沒有拿到。
很多人都說尹戈達拉的作用如何如何巨大,但勇士當時的防守核心是格林,進攻核心是庫裡,庫裡的場均得分還比尹戈達拉高出10分左右,關鍵時刻表現極其強硬,卻連一票都沒有,的至連詹姆斯都有4票,著實令人大跌眼鏡。
只是競技體育就是如此,球迷只看結果,大眾缺乏理智,人們只會記得庫裡沒得獎,卻不會去看他為什麼沒得獎。
也只有庫裡始終需要證明自己,只要一場比賽沒打好,就不能列入各種獎項、最佳球員的討論之中,有些球員帶隊輸球,卻是“蜀國之滅非將軍之罪”,或者是“老詹太累了,隊友cba”。
沒人記得庫裡天神下凡的表現,只會盯住他某一場手感不佳的比賽,大肆嘲諷。
更有趣的是,凡是勇士和其他球隊對壘,人們會大肆分析勇士對手的優點,諸如內線強攻無解、強突內線無解、點名庫裡無解、鋒線單打無解,卻忘了庫裡本身就是無解。
他們總是或有意、或無意地忽略庫裡的存在,甚至一些勇士球迷都受此影響,憂心忡忡,忘記了庫裡過去無數次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超神表現。
只有等庫裡再一次在危急關頭站出來,打臉全世界的時候,他們才恍然大悟——是啊,我們有庫裡啊,有什麼好怕的!
不過,他們只會短暫地覺醒一下,然後就又陷入下一次迴圈中,憂心忡忡,惶惶不可終日,直至庫裡再一次打臉全世界。
營銷的力量就是如此強大,能夠讓最強硬的球星,在人們心中留下軟弱的印象,甚至連他的球迷都對此深信不疑。
反倒是經常被人橫掃、四處流竄、食言而肥之人,只是因為工齡長的優勢,多投中一些關鍵球,再經過媒體宣傳,就搖身一變,變成了強硬的皇帝。
不過,營銷的力量再強,也是有限度的。
球星必須手裡有乾貨,才能被吹捧起來,身上也必須有缺憾,才能使勁往下踩。
現在的詹姆斯,手裡只有五個亞軍,一個冠軍都沒有,耐克想硬捧,都沒有辦法捧。
尤其是去年總決賽被勇士橫掃後,詹姆斯有了兩次總決賽被橫掃的經歷,可能永遠也無法擺脫“軟蛋”的名聲了。
而庫裡則不可能和“軟弱”沾邊了,四冠在手,總決賽100%的勝率,別人就是想黑也沒得黑,絞盡腦汁之下,也只能拿勇士陣容太強來說事了。
但勇士的陣容偏偏又都是張瑜自己選出來的,在這上面也沒法做太多文章,不然有詹姆斯東奔西走組三巨頭“珠玉在前”,豈不是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嗎?
甚至在資料上,庫裡和詹姆斯也是毫不遜色。
詹姆斯有“全能”的標籤,庫裡得分王拿到手軟,還有4個mvp,完全壓過了詹姆斯。
詹姆斯只在一陣、全明星這些次要的榮譽上佔有優勢,但等庫裡的工齡長一點,很快就能追上來。
所以詹蜜在輸球之後,甚至找不到幾個攻擊勇士、攻擊庫裡的黑點,為了不憋出內傷,只能幻想著詹姆斯組建更強大的陣容,再找勇士算賬。
只是鵜鶘球迷無情地戳穿了他們的幻想,作為勇士的幾大指定提款機球隊之一,他們比誰都清楚勇士的恐怖之處。
勇士無解的陣容,不是詹姆斯+濃眉就能抗衡的。
除非張瑜自大到讓格林持球,繼續打傳切,可能還會有些波折,否則只要在四大球星身邊隨便安排一個射手,庫裡持球和阿德託昆博打擋拆,勇士必勝無疑。
甚至格林上場也不是不行,只要把他作為一個單純的藍領使用,庫裡全程掌控球權,也是必勝無疑。
只是,已經輸到害怕的詹蜜,卻聽不進去鵜鶘球迷的勸解,滿心期待著詹姆斯和濃眉的合作,甚至在騎士專區內發起了投票,在內部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在這種爭論中,時間來到了6月7日,勇士和騎士的總決賽g3,在速貸中心打響了。
只是連最死忠的騎士球迷,也不奢望騎士能贏球了。
騎士的奪冠機率已經下降到了0.1%,降無可降,看低騎士的人再多。
只是這一次,沒人再覺得詹姆斯是“主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