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進行到8分12秒時,兩隊的分差穩定在5分左右,兩隊你來我往之下,誰也無法打破僵局。
張瑜一直密切觀察著場上的局勢,他抬頭看了一眼比賽時間,又轉頭看了眼湖人替補席上,穩坐釣魚臺的邁克.布朗,主動叫了暫停。
科比不上場,那他就逼科比上場,背靠背的“優勢”,絕對不能浪費!
暫停結束後,張瑜換回主力,只是按照慣例,讓巴特勒下場休息,而湖人還是延續了剛才的陣容,科比繼續留在場下休息。
但很快,邁克.布朗就為他這個決定而感到後悔了。
勇士主力上場之後,如狼似虎,庫裡對著加索爾和拜納姆窮追猛打,休息過後重新上場的巴特勒,進攻慾望也格外強烈,連續兩次強行突破到湖人禁區,造殺傷得手。
兩人聯手之下,迅速幫助勇士將分差拉開到10分以上,邁克.布朗不得不趁著巴特勒造成拜納姆第二次犯規,走上罰球線的時候,把主力換回場上。
隨後,休息了長達5分25秒的科比,在進攻端連續發起單打,連續在中距離得分,幫助湖人將分差追回到10分以內。
比賽就此回到第一節的節奏,不同的是,邁克.布朗對勇士傳切的防備提升了很多,在湖人默契的輪轉補位之下,勇士很難得到小空位的定點三分機會,進攻更加依靠防守反擊和巴特勒、庫裡的持球進攻。
這就是傳切的侷限性所在,傳切在常規賽面對中下游球隊的時候,是虐菜利器,勇士每個人都積極跑位,三傳兩導就能傳出輕鬆的空位機會,不用費什麼力氣,就能輕鬆取勝。
而到了季後賽,比賽強度提升,雙方都很注意對傳球路線的封鎖,防守積極性大增,想要再透過傳切獲得輕鬆的機會,就非常困難了。
在張瑜前世,極度信奉傳切的科爾,隨著季後賽的深入,也不得不打他瞧不上的擋拆,到了關鍵時刻,他更是違背自己的籃球理念,給庫裡無限開火權,讓他一直策動擋拆,甚至無限單打,也不敢再打傳切。
因為科爾自己也知道,他那套傳切體系,虐菜的時候無往不利,但真的打到“高階局”,還是需要球星單打來解決問題。
……
很快,第二節就在既緊張激烈,又波瀾不驚的矛盾感覺中結束了。
緊張激烈的是比賽內容,雙方的每一次攻防都全力以赴,強度拉滿,勇士還抓住湖人進攻不中的機會,強行打成了幾次快攻、半快攻,抓緊一切機會推快節奏。
波瀾不驚的是比賽節奏,兩隊打得非常熱鬧,但由於幾乎每次進攻都是球星主導,成功率都不算低,你來我往之下,比分一直咬得比較緊,勇士無法一舉拉開分差,湖人也沒有在幾分鐘內崩盤。
上半場結束時,比分定格在了60:53,勇士領先湖人7分,分差不大,但在強度如此之高的季後賽,7分已經是不容小覷的優勢了。
……
經過中場15分鐘的短暫休息後,兩隊回到場上,進行下半場的較量。
此時,背靠背比賽的影響終於開始展現出來。
勇士陣中大部分都是年輕球員,一天的時間足夠恢復體力,主力球員中唯一的老將錢德勒,也是個藍領,不用承擔繁重的進攻任務,只需要專注於防守,體能也很充沛。
而湖人主力中卻有三個30歲以上的老將,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湖人攻防兩端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上半場,他們還能不受背靠背的影響,發揮出全力,但第三節開始後,背靠背比賽造成的疲憊感逐漸侵蝕他們的身體,影響到了他們的發揮。
哐當!
在一次進攻回合中,科比晃過巴特勒的防守,後仰跳投出手,但在起跳的時候,高度卻低了一點,而就是這一點高度,讓巴特勒能夠干擾到他的投籃,科比不得不稍稍調高投籃的弧度,這次出手最終也以打鐵告終。
不僅是科比的效率出現了下滑,加索爾第三節的移動更慢,在攻防兩端的發揮都比上半場要差了一些,而阿泰斯特原本就依靠三分投射,倒是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勇士趁此機會,再防下湖人進攻後,連續發動快攻反擊,將比分進一步拉開。
不過,邁克.布朗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說,是逼不得已的選擇。
既然效率降低了,那就增加出手次數,彌補效率的下降!
邁克.布朗大手一揮,湖人不再顧慮回防的問題,在科比打鐵後,拜納姆、加索爾和阿泰斯特全都衝進勇士禁區,瘋狂拼搶前場籃板,給科比輸送炮彈。
而這恰好擊中了勇士的軟肋,勇士看似是雙內線,但格林身高不足2米,實則只有錢德勒一個正統內線,但即使是錢德勒,他的體重在大中鋒中也偏輕,對抗不吃虧,但也不是他的強項。
而拜納姆、阿泰斯特噸位極大,其對抗放眼全聯盟也是頂級,加索爾看似綿軟,在對抗上也絲毫不吃虧,三人破釜沉舟之下,勇士在前場籃板上根本搶不過他們,湖人透過二次進攻,連續得分,還遏制了勇士的防守反擊,一舉兩得,穩住了局勢。
與此同時,勇士自己也出現了狀況,庫裡這輪系列賽的手感一直非常好,卻在今晚出現了下滑,連續三次三分不中,被湖人迅速追回分差。
好在巴特勒站了出來,先是強行突破到內線,頂著拜納姆上籃得手,然後又單打阿泰斯特,中距離急停跳投命中,最後空切到禁區衝擊籃框,造成加索爾的返回,兩罰全中,連得6分,幫助球隊穩住了比分。
第三節打完,比分定格在了83:80,勇士僅僅領先湖人3分,兩隊殺得刺刀見紅,比賽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