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合轉換,灰熊進攻,他們還是打慢節奏的陣地戰,小加索爾高位持球,和oj梅奧做手遞手配合,後者三分出手不中。
回過頭來,庫裡還是和格林擋拆,蘭多夫換防到庫裡面前,踩著三分線罩住他的出手空間,庫裡利用速度輕鬆突破他的防守,面對小加索爾的補防,沒有往籃下走,中距離急停跳投出手,籃球彈框而出。
邁克布林說道:
“庫裡兩分球不中,灰熊的防守似乎奏效了,傑夫,庫裡連續兩次在中距離獲得了出手機會,這是巧合嗎?”
范甘迪思索了一下,搖頭道:
“不,這是霍林斯有意為之,庫裡的出手多集中在籃下和三分線外,他的中距離也很精準,但產量卻很低,霍林斯讓蘭多夫貼防庫裡的三分,然後再讓馬克加索爾在禁區邊緣等著庫裡,這就是讓他在中距離出手。很顯然,霍林斯認為庫裡的中距離投不死灰熊。”
邁克布林點頭道:
“好的,等會讓我們看看灰熊的防守效果,現在輪到灰熊進攻……”
經過一番傳導球之後,蘭多夫終於在籃下左近覓得機會,小勾手命中。
5:4。
勇士進攻,庫裡這次選擇了和錢德勒擋拆,馬克加索爾的防守就比蘭多夫紮實多了,庫裡透過一番變換節奏的胯下+背後運球,才將他過掉,中距離跳投得手。
7:4。
灰熊進攻,蘭多夫低位強攻遇到包夾,分給被放空的康利,後者三分不中,籃板在經過一番爭搶後,被格林收入囊中。
回過頭來,庫裡和錢德勒擋拆,罰球線內一步拋投再中。
9:4。
“bang!庫裡連續得手,他包辦了勇士的前9分,灰熊的防守完全阻擋不住得分王的腳步!”邁克布林高聲道。
范甘迪也是讚歎道:谷塗
“即使我已經在現場看過很多次庫裡的得分表演,但依舊很難相信這是一個二年級新秀的技術……庫裡僅僅用了兩年時間,練就了半場無死角的投籃,他的拋投太老練了,就像是一個在聯盟中打拼了十年的得分後衛!我不禁有一個疑問,我們真的還要將庫裡看做組織後衛嗎?他可是得分王啊,也許他應該去到得分後衛的位置上。”
范甘迪盛讚庫裡之時,甲骨文中心內的歡呼聲也是一浪高過一浪,庫裡掀起的得分高潮突如其來,甚至有一些遲來的球迷才剛剛入場,但這反而讓他們有一種驚喜的感覺。
他們知道庫裡會爆發,但沒想到他的爆發會來得這麼快。
場邊,霍林斯眉頭緊緊皺起,在場邊來回踱步。
他確實是有意給庫裡中距離,但卻沒想到庫裡的中距離能這麼準,如果庫裡一直準下去的話,他安排的防守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但霍林斯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做出調整,三分鐘的時間太短,他要用整個第一節來觀察庫裡的狀態,再做打算。
很多時候,球迷對主教練堅持一種戰術不改而感到非常不解,但任何主教練都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不能隨意改變既定的戰術。
很多主教練常規賽都是一整場不改防守策略,決定放空某個球員,就一直放空他,可能只有在關鍵時刻才會做出調整。
球員的狀態是一直在變的,主教練必須要有定力,不能因為他投進幾個球、投不進幾個球就改變防守,隨便更改戰術只會讓球隊自亂陣腳。
也就是在季後賽,霍林斯才會考慮只用一節時間來觀察庫裡的進攻,,這足以說明他對庫裡的重視了,很多球隊季後賽第一場都是以試探性為主,不會在樣本過小的情況下隨意調整戰術。
隨後,霍林斯心裡不再糾結,冷靜地看著比賽,觀察起庫裡的表現。
而庫裡沒有讓他“失望”,他一點也不挑剔,既然霍林斯只給他中距離,那他就全盤收下這份饋贈,中投、拋投連連得手,還有幾次利用小加索爾的站位失誤給錢德勒喂餅成功。
打到後來,巴特勒和克萊,包括第一節後半段替換克萊的丹尼格林,都不再進行無球跑動,而是站在底角拉開空間,清空中路,看著庫裡和格林、錢德勒輪番上演擋拆配合,時刻準備著接球就投,格林則是完全變成了一個掩護者+終結點+二傳手的角色,一次牌都沒有發。
這就是張瑜的進攻理念,他喜歡傳切行雲流水的美妙配合,但他也知道傳球越多,風險越大,尤其是在季後賽,盲目傳切簡直就是自殺。
張瑜不像科爾那樣,堅持認為傳切才是“高階”的贏球方式,擋拆、單打都是“低階”的進攻。
他認為,能夠用一次傳球解決問題,就別用兩次傳球,把球放進籃框是最重要的,為了傳球而傳球只會增加失誤。
張瑜很欣賞哈登在火箭的打球方式,那是巨星籃球的代表性打法,可以最大化哈登的得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