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前世,杜蘭特和哈登聚首籃網,和歐文組成三巨頭,但因為歐文一波又一波的騷操作,時任籃網主教練的納什,毫無節制地使用哈登,導致哈登季後賽腿筋拉傷,再加上對面的當家球星竟然不顧臉面地親自下場,歐籃網最終倒在了東部第二輪,前景未卜。
凡此種種,不勝列舉,殷鑑不遠,所以很少有球隊在常規賽就拉滿強度,勇士也是如此,而且以科爾的性格,他更不會在常規賽階段就死艹主力了。
據張瑜推測,勇士之所以往往在第三節打出一波流,原因多種多樣。
首先自然是勇士教練團隊中場休息時的佈置,其次也和對手前兩節的疲勞積累以及勇士上半場的手感預熱都有關係,但最關鍵的,還是比賽強度的忽然提升。
那一支勇士隊經驗豐富,天賦卓絕,經常上半場落後於對手,但只要第三節認真起來,再一擺上死亡五小,攻防強度拉滿,瞬間就能把比分拉開。
他們沒有必要維持48分鐘高強度的比賽,只要打出一節高質量的比賽,一般就能夠把勝利收入囊中了。
現在的勇士隊自然沒有那種睥睨群雄的實力,也沒有資格上半場放鬆,下半場再提升強度,這兩節勇士球員都打得很認真。
但道理卻是相通的,若是把一場籃球比賽看做長跑,上半場只是鋪墊階段,即便領先20分,對手可以中場休息調整心態,還有一整個半場來追分,下半場才是決勝階段,若是第三節領先對手20分,通常就勝券在握了。
因此,張瑜有理由相信,勇士第三節的“一波流”是教練組有意為之,絕不是勇士一到第三節就開啟了一個開關,能夠瞬間收割比賽,他們能在第三節打出“一波流”,肯定也能在上半場打出來,刻意如此,就是為了用最小的代價獲得勝利。
受此啟發,張瑜也找出了讓現階段實力不強的勇士隊,也能打出“一波流”的方法,那就是在戰術上做文章,上半場不做調整,下半場再進行針對性的佈置,在第三節變相提升比賽強度。
這也是明明託尼阿倫防守更強,但張瑜致意讓克萊首發的原因,這樣既能鍛鍊新秀,也能在戰術上留下更多的調整餘地。
當然,張瑜如此做,也不乏養出對手球星手感,最終自食其果的時候,輸給湖人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但勇士想要走得更遠,克萊和格林必須成長起來,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勇士勢必會付出代價。
雖然張瑜可以用更細水長流的培養方式,不必把克萊直接暴露在科比這樣的超級巨星面前,而是讓他從替補打起,在贏球的同時,讓克萊慢慢成長,畢竟勇士不是那些重建期的球隊,可以放任隊中的高順位新秀野蠻生長。
但下賽季是非常特殊的一個賽季,也是張瑜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賽季,而這個賽季的特殊,只有作為重生者的張瑜知道,為了充分利用重生的優勢,克萊要儘量迅速兌現潛力,張瑜索性直接把他擺上首發,在鍛鍊新秀的同時,還能夠培養日後的贏球模式,這已經是最符合勇士規劃的一條路了。
所以即使雷霆馬上就要追平比分,張瑜也絲毫不慌,其實他賽前都做好了球隊上半場落後的準備,畢竟他沒有做出什麼針對性的佈置,勇士能夠維持領先到上半場結束,已經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張瑜被林書豪的發問勾起了內心思緒,就在他思索勇士下半場戰術的時候,比賽已經進行到了第二節最後階段。
場上,杜蘭特在弧頂運球,不時看向計時器,距離第二節結束只剩8秒鐘了,這是上半場最後一攻。
“kd!kd!”
現場的雷霆球迷幾乎全部站了起來,高呼著杜蘭特的名字,雷霆其他球員都識趣地散開,帶走對位者,為杜蘭特騰出單打空間,只有馬修斯神色嚴肅地攔在他的身前。
在沸騰的聲浪中,杜蘭特面無表情地運著球,忽然啟動,一個拖曳步後,緊接著就是一個大幅度的體前變向,徹底晃開馬修斯的重心,拔地而起,抬手扔出一記三分球。
刷!
“哦哦哦哦——”
燈亮,球進,清脆的刷網聲旋即被一陣更加巨大的聲浪淹沒,雷霆的球迷們發出各種無意義的怪聲,盡情宣洩著心中的喜悅之情,憑藉杜蘭特的壓哨三分,雷霆以58:57反超比分,開場以來首次領先勇士!
“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
威少衝到杜蘭特身前,咧嘴大笑,杜蘭特則是一臉硬氣的表情,圓睜雙眼,和他重重擊掌,又和其他隊友一一慶祝,罕見地大吼了一句:
“幹掉他們!”
------題外話------
這一章真難寫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