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舉其實沒什麼解釋的地方。
他也沒有找到沈翼殺姚先明的證據,唯一準備妥當的,是證人。
他有很多村民作為證人,證明當時沈翼殺了姚先明,並“親眼”看到他用刀子刺姚先明。
所以他道:“太后娘娘,聖上。微臣不想再就此糾纏,請允許微臣上證人。”
“當時在現場,有許多村民,看到瑾王刺殺世子。”
張鵬舉決定釜底抽薪。
直接上證人。
大家神色有了一些變化,如果有證人,那此事瑾王爺真說不清楚了。
很多時候,說不清楚就已經可以定罪了,又不是大理寺審案要明確兇器、動機。
葉文初問他:“上證人,你確定嗎?那你讓證人們說一說,當天晚上瑾王爺是如何殺了世子,是用刀還是用劍?”
“瑾王爺赤手空拳,是搶了哪個黑衣人的兵器,殺的世子?”
葉文初拂袖,告訴姚文山:“我們上山,瑾王身側只跟隨高山。可世子出事前,高山被圍困在另一側,瑾王則足足被十四個黑衣人圍困。”
“我想,那些村民既然看到所謂的瑾王殺世子,那麼也看到了瑾王受傷的過程,畢竟個個眼睛都尖。”
“所以,我才說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張二爺,他要殺瑾王,卻在亂的過程中,世子被人誤傷,這一點如果國公爺信民女,民女可以幫您查明。”
“刀傷的方向,刀傷的厚度等等,都可以做一個精確的推算。但最後不管是什麼誤會還是有意,張鵬舉都是這些禍害的源頭。”
姚文山想到兒子的死,心也冷了下來。
“張鵬舉要殺瑾王,他沒有失敗,瑾王九死一生留下一條命。但可惜,世子卻……”
她說著嘆了口氣,對姚文山道:“我不知您要不要問責張鵬舉,但瑾王一定會問責他,否則,這九死一生豈不是白受了。”
她敘述完,姚文山扶著椅子的扶手,靜靜的看著張鵬舉。
他比別人知道的多,所以葉文初說的在他這裡的可信度反而更高。沈翼沒機會殺人,而姚先明腰間的傷也確實不像是故意為之。
姚先明上墳山,確實是臨時起意,是因為他也想借機要沈翼的命。
“你血口噴人,捏造事實!”張鵬舉反駁,就算是最後一口氣了,他也決不能認罪,他不是一個人,他六安侯府還有幾十口人命。
“我捏造什麼?”葉文初問他。
“你捏造我所謂的三層目的。”
“張二爺,你是將這裡的人都當成孩童嗎?你說不是就不是了?”
“這三層目的,離開這個殿,我就能給你找出證人證據!”葉文初轉過來對聖上道,“聖上,就是這個惡人,他壯大易冷閣,帶著男人鬼混,就是他衝冠一怒為藍顏,阻攔我們查案,就是他賣掉了做種子的糧食,用黴變的稻子糊弄百姓。”
“更是他,膽大包天,想用死士趁亂謀害當朝王爺,重傷王爺更間接害死了國公府世子!”
“這樣道貌盎然、枉顧人倫、目無朝廷、百姓、職責的人,該死!”
張鵬舉撐著起來,指著葉文初:“是你,你才該死!”
張鵬舉繼續迴圈往復的辯解,但整個殿內都沒什麼聲音,過了很久,聖上啞聲道:“前兩項的指控,你實打實辯解不了,這最後一項……你謀害瑾王不提,導致世子殞命,實在是罪該萬死。”
“你不殺他,他卻因你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