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海材料研究所的工作效率還是非常高的。
早在鋰硫電池完成時候,樊鵬越師兄就已經考慮到了專利申請,論文投稿等各種事宜,也提前安排了進行相關檔案和報告的準備。
所以在徐川過去下達了指令後,相關部門的人員就快速的開始了各國專利的申請以及論文的潤色投稿,電池廠商的授權之類的事情。
國內的專利申請對於川海材料研究所來說只是一句話的事情,畢竟背靠著徐川,簡直不要太容易。
至於國際上的專利,負責專利申請的人員表示,如果一切順利,最長也就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鋰硫電池和石墨五邊形缺陷晶格材料等方面的專利申請,拿到專利號。
這一效率和速度,遠超前些年徐川申請人工SEI薄膜的時候。
當然,能有這麼快的速度,離不開這些年研究所的關係經營。
專利優先稽核對於早已經不是一窮二白小研究所的川海材料來說並不是什麼事。
對於這些工作,徐川也沒太在意。
從川海材料研究所回來後,他默默的開啟了自己用來記錄一些重要工作事情的筆記本,將化學材料計算數學模型的最佳化和拓展工作寫在了上面。
隨著材料的發展和日益龐大,像以往那種依靠實驗不斷進行試錯進行研究的方式遲早會落伍。
而計算材料學,在他看來就是未來材料學的發展方向,之一。
透過數學+計算機+材料本身的機理,利用龐大的計算資源來模擬計算和代替原本應該在實驗室中的工作,毫無疑問能夠節省大量的實驗時間和精力。並且將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實驗中解鎖出來,用以去思考更多創造性的知識,而不是那些重新性的工作。
在徐川看來,這才應該是科學發展的發現和人類智慧應該體現的地方。
儘管在這個過程中,就如同機械化和人工智慧化會讓無數的工人下崗一般,也讓基層的科研人員經歷這般的挫折。
但文明的前進的腳步誰也無法阻止,它遲早會到來的。
處理完手上上的一些事情後,徐川又來到了川海網路科技這邊。
無論是化學材料計算數學模型,還是他之前突發奇想想給自己弄一個用來幫助自己處理論文和一些日常小事工作‘人工智慧小助手’,都離不開這邊的幫助。
雖然他弄出來這家公司的初心只是想給川海材料研究所做一個網路安全防護平臺。但隨著時間的發展,在劉嘉欣的帶領下,這家公司在國內的網際網路界也有了不小的名氣。
尤其是在計算機數學領域和演算法領域,川海網路科技這邊能接到的業務早就能養活自己了。
敲了敲辦公室的門,徐川走了進去。
房間中,剛上班正在看郵件的劉嘉欣愣了一下,隨即臉上飄起了一抹笑容。
“恭喜你呀,找到了黎曼猜想的思路。”
笑著起身道了一聲恭喜,劉嘉欣起身向桌櫃旁,從裡面取出茶葉準備泡兩杯清茶。
徐川搖搖頭,道:“這聲恭喜太早了,黎曼猜想可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難題。”
微微頓了頓,他笑著問道:“說起來,你那邊的論文稽核情況如何了?”
在弱黎曼猜想之前,佔據數學界討論熱度中心的毫無疑問是劉嘉欣投稿的《基於分解基的大整數因子分解演算法》論文。
作為P=NP?猜想的核心難題之一,雖然從知名度上來說很難和弱黎曼猜想相比。
但從地位上來說,她投稿的論文和準黎曼猜想處於同一階梯,都是千禧年難題的核心問題。
而且對於計算機數學來說,《基於分解基的大整數因子分解演算法》論文影響力可比弱黎曼猜想要大多了。
解決了這一個問題,意味著計算機的演算法能再度進行‘飛躍’式的更新迭代。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或許以前需要計算一萬次的問題,在演算法更新後,可能只需要一千次,一百次就足夠了。
當然,實際上的演算法並不能這樣比擬,卻也可以從這方面看出這篇論文對計算機發展的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