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陳正平學材料物理幾年,再加上這兩年在負責川海材料研究所,他對於市面上的各種材料的瞭解很深。
超導材料毫無疑問是目前所有國家投資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
超導材料,就是常說的“超導體”,其實並不單單指材料具備‘完全導電性’。
所謂的零電阻,只不過是超導材料最廣為人知的三大特性之一。
早在二十世紀初,人們在氣體理論的指導下不斷將各種氣體液化。
其中風車國的物理學家昂尼斯在1908年成功液化了地球上最後一種“頑固氣體”氦氣,並且獲得了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4.2K,約零下269°C。
而1911年,昂尼斯等人用液氦冷卻金屬汞以研究金屬在低溫下的電阻行為時,發現汞的電阻並不像預期中隨溫度降低而逐漸減小,而是在溫度降至4.2K左右,等同於零下268.98°C時急劇下降,以至完全消失。
這也就是超導體登陸世界舞臺的第一步,也發現了超導材料的第一個特性,零電阻。
隨後,在1933年,日耳曼國的物理學家邁斯納和奧林菲爾德共同發現了超導體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完全抗磁性。
所謂的完全抗磁性,指的是當材料處於超導狀態時,將完全排斥磁場,超導體內的磁感應強度為零,這種現象被稱為“邁斯納效應”。
這是超導材料的第二大特性。
而時間繼續完後推遲二十年,在1957年時,巴丁、庫珀和施裡弗三位物理學家共同提出了著名的BCS理論。
BCS理論把超導現象看作種宏觀量子效應,成功地解釋了金屬或合金超導體的超導電性微觀機理,稱之為‘宏觀量子效應’。
至此,超導材料的三大特性就展露在了世人面前。
它是一種擁有完全導電性、完全抗磁性和宏觀量子效應三大基本特性的新材料。
基於超導材料的這三大特性,超導材料的應用領域可謂是無比廣泛。
比如利用超導材料的零電阻性質和完全抗磁性,可以載入大電流,實現大電流輸運、強磁場、磁懸浮等顛覆性技術;
或基於量子隧穿效應,超導能夠應用於量子計算和實現弱磁場探測等等
因此超導材料被廣泛應用在電力傳輸、醫療器械、電子通訊、國·防·軍·事、科學研究等各種領域。
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種顛覆世界格局的材料。
而以他對這位小師弟的瞭解,如果說要研究超導材料,基本是奔著常溫超導去的。
他這位小師弟的野心或者說雄心可真不小啊。
真要是成功了,那就可怕了。
他將徹底改寫人類文明史,將其帶入一個新紀元。
PS:求月票,親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