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的主要科研成果目前來說基本都在理論方面,哪怕是核廢料重新利用技術,也是今年六七月份才驗收的。
按理來說,應該要等到下一期的院士評選才會有人推薦。
這些倒好,科學院和工程院的候選都上了。
至於兩院院士同時拿到,徐川雖然也幻想了一下,不過心裡倒是覺得可能性不大。
雖說科學院和工程院的兩院院士並不是沒有,但都是在不同年份拿到的,同一年還是第一年就同時拿到兩院院士,這也太逆天了一點。
所以徐川想了想後,也就沒再做夢了。
今年他應該能拿到科學院的院士,等可控核聚變工程完成後,或者說核廢料重新利用技術發酵一段時間後,他應該就能拿到工程院的院士了。
時間估摸著能在三十歲之前。
老實說,這也足夠驚人了。
不到三十歲,直接飛昇兩院院士,傳出去名聲能嚇死一大片人。
美滋滋的想了一會後,徐川發郵件感謝了一下兩院和推薦人,然後將注意力重新放回了郵件處理上。
花費了十幾分鐘的時間,他總算是將這幾天堆積起來的郵件處理掉了。
身體靠在椅背上,徐川盯著天花板看著。
目前可控核聚變工程已經展開了,雖說有國家的全力支援,但要從一無所有開始完成建造也沒那麼容易。
而相對比工程的基礎建造,核心聚變堆才是真正的難點。
特別是這一次他走的並非常規的託卡馬克或仿星器裝置,而是後世他在普林斯頓那邊重新設計的複合型裝置。
這對於當前的可控核聚變領域來說,是一種全新且未知的路線,誰也無法保證它就一定正確。
在這一點上,就連徐川自己都無法確定這條路線一定能成功。
只能說,在未來,複合型裝置其實已經逐漸進入了主流,而結合了託卡馬克與仿星器及半球床優點的複合型裝置的優勢比其他單獨的裝置更大。
不過即便是這樣,這條路上還有很多的難題需要解決。
至於當前,最主要的還是先將超導材料研發出來再說。
“教授,今年諾獎結果出來了,可惜您不在裡面。但獲獎者和您有關係喲。”
辦公室中,徐川正規劃著安排,耳邊阿米莉亞調皮俏麗的聲音響起。
回過神來,他看了過去,阿米莉亞眯著眼睛像小狐狸一般笑道:
“今年的諾貝爾獎給了瑞士的天文物理學家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以及來自紐西蘭的一位天體物理教授沃格特·阿姆斯特朗。”
“前兩者是因為在1955年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飛馬座51b'er獲獎。”
“而後者,則是因為在17年的時候,利用XuWeylBerry定理的拓展應用,精準的鎖定了一顆名叫‘TRAPPIST1’的恆星。”
“並精確的判斷出來這個恆星系的行星情況,以及確定‘TRAPPIST1’恆星系中存在一顆高相似度的類地行星。”
飛馬座51b的發現是天文學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使科學家認識到在短週期軌道上亦可能存在巨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