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這些二道販子們,又不是什麼農產品之類的東西,需要靠中間商來幫忙銷售到世界各地。
賺差價這種事情,在人工sei薄膜身上就算了吧,拒絕中間商,他自己多掙一點不好嗎?
至於自己辦廠,開一個生產人工sei薄膜甚至是鋰電池的公司這想法,徐川也不是沒有考慮過。
不過思慮過三後,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首先他是一個科研人員,主要的精力應該放在科研上,而不是去做一個商人。
賺錢有必要,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賺錢上,就真太對不起老天爺給的重生機會了。
更何況,頂尖突破性的科研,必然會附帶金錢效應。
只要有科研成果,就永遠不缺科研資金。
而且老實說,儘管材料行業的研發一般都是透過保密性質的商業行為來收回成本和掙,申請專利的比較少。
但對於他來說,申請專利並收取專利費,才是最好的做法。
這的確會避不可免的暴露一些東西,或許會很快就出現彷製品什麼的,從而影響到專利費。
但如果說想要依靠專利檔案和論文中的那些東西來百分百還原的核心產品,基本是做不到的。
畢竟誰申請專利會將核心完整過程全都丟上去啊。
在製造過程中刪減一些材料配比什麼不是再正常不過的嗎?
就好比黑火藥的配方一樣,如果配比不正確,製造出來的黑火藥頂多放個響而已,至於殺傷力,那基本沒多少。
人工sei薄膜也一樣,摸索不到正確的製造過程,製造出來薄膜儘管同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鋰枝晶的生成,但析鋰和搬運鋰離子的效率什麼,可就差太多了。
此外,還有一個較為關鍵的點是。
這項技術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他自己研發出來的。
這份人工sei薄膜技術,是因為重生的關係,他從米國其他實驗室獲取到的,距離真正的研發出來,其實也沒幾年的時間了。
甚至說不定現在那個研究所就已經在研究這東西了。
他現在不抓緊時間將相關的專利申請下來,等對方弄出來就真掙不到什麼外國老的錢了。
而且保密不申請專利進行商業收穫彙報,一般都是針對那種較難逆向的材料來說的。
他手中的這種人工sei薄膜,只要對方拿到電池,以如今研究鋰電池和鋰枝晶難題的實驗室來說,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彷製出來各種不同的薄膜。
儘管可能達到不到一樣的效能,但光是打價格戰什麼,就能讓他的收益少很多了。
與其這樣折騰,還不如直接申請專利。
既能賺錢,又能卡對方脖子。
如果對方真不要臉自行彷制生產的話,那就上國際法庭打官司唄。
勝或敗,其實都可以接受。
勝了,能贏得一筆資金。
敗了,以他如今在科學界的地位和名氣,能在全世界將這事鬧的沸沸揚揚的,損失一些金錢就能換來米國名聲降低,這事徐川還是願意做的。
更何況彷製出來的人工sei薄膜,在效能上肯定跟不上正品。
效能差一點,鋰電池的使用壽命就會差一截。
此外還有電解質濃度的影響,這些都是徐川沒有放到論文和專利申請檔案裡面東西。
以這些東西為保障,相信消費者會怎樣選擇。
.......
ps:晚上還有一章,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