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天文臺觀測陣列中心,徐川找到了南大的幾位博士生師兄。
這會這幾人正在一間實驗室中激烈的討論著什麼,一旁,還有好幾位天文臺觀測陣列中心的科研人員,也在同步交流爭論著什麼。
沒有出聲,徐川放慢腳步,湊過去聽了一下。
“或許是參宿四的不對稱包層活動引起的,這一塊的資料對比其他的觀測資料的確有異常。”
“我檢查過原觀測資料,也對比過歷史資料,從紅外光譜分析資料來看,這次的異常觀測資料在歷史中並不起眼,比這個更異常的資料都有在參宿四上觀測過。”
“比如2007年的時候,日不落國的天文觀測臺就觀測到了參宿四異常的膨脹,整體形狀在那一次由一個乒乓球的標準圓拉成了一枚雞蛋形狀。”
“這次事件我知道,後面分析是參宿四的活動導致了氣體包層向外排出了海量的物質導致。”
“所以我覺得資料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大機率可能出在資料計算上了,一顆恆星計算出兩個相差巨大的直徑,這不科學,這都直接違反了常識。”
“......”
“啊,徐川來了。”
正討論著,忽的有人留意到了蹲在一旁的徐川,驚呼了一聲。
這讓剛剛質疑資料計算有問題的同事臉色微紅,有點尷尬,畢竟揹著正主說他的計算有問題,這不太好,而且還被正主聽到了。
徐川倒是無所謂,也沒有在意,有質疑挺正常的。
搞科研,質疑精神是必備的。
正是因為科研的嚴謹性,所以才更加需要的有人質疑過程和成果是否正確。
越是基礎的學科,就愈發需要人站出來。
而且他這件事情的確有點離譜。
一顆恆星算出了兩個直徑,別說天文系的這些工作者了,哪怕是菲爾茲獎的獲得者,費爾曼或者威騰來了,第一反應估計也是計算資料或者計算公式出問題了。
所以對於其他人的懷疑,徐川並沒有什麼意見,只要最終能有討論結果出來就行。
“沒事,不用在意我,我更在意你們有什麼討論結果嗎?觀察資料驗證的怎麼樣,是觀察資料有問題,還是參宿四有異常?”
徐川擺了擺手,示意眾人繼續。
一旁,南大帶隊的劉軒搖了搖頭,道:“並沒有太大的進展,無法確定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
“不過有幾種可能出現問題的情況倒是能列出來。”
“哪幾種?”徐川問道。
劉軒:“第一種,可能是參宿四的不對稱包層活動引起的,因為參宿四已經走到了晚年,外部的氫包層在不斷膨脹,但與此同時,它內部的核心又活動劇烈,所以氫包層是展現出不同的樣子,因而導致觀測資料有問題。”
“第二種,可能是參宿四劇烈活動,導致了從表面向外排出的龐大冠羽狀氣體形成了類似恆星膨脹的效應。”
“第三種,可能是小師弟你的資料計算出了問題。”
“第四種,它的氣體包層內可能有一顆伴星環繞著它運動,那組觀測到的資料,可能有一部分來源於它的伴星。”
“第五種,它的氣體包層內可能有一顆行星在環繞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