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各村都有壯丁前來幫忙,不過兩天,那學堂都有影了。
因著方舉人一家要住,便起三間房間,帶個小院的房子。
學堂先起兩間,到時看個人接受程度分開教學。
學堂地址便選在黃家莊子附近,是周勤家去鎮裡會路過的地方,清淨但不算偏僻。
反正是周勤出的錢,學堂他願意建在哪裡就建在哪,別人也不敢反對。
不然誰都想建得離自己家近的地方,那還得了。
況且這學堂說是村塾嘛,又是周勤一人張羅下來的。
但周勤沒掛自己名頭,在志遠學藝那打了一塊“高山學堂”的木牌匾掛上。
高山,也不單指周圍這高聳入雲的大山,而是取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希望這片土地上的孩子,接受教育後都能有崇高的德行和品行。
木桌子也乾脆在志遠學藝的店裡訂製,這可把那家師傅樂壞了。
村民們紛紛主動請願要幫忙做竹椅,還沒等周勤拒絕,村民們已經連夜趕製,隔日都拿到學堂空地上擺著了。
因著這幾天是秋收,學堂建好後也不急著說上課的事。
周勤便給方舉人提了個建議。
“周勤弟是說讓那些人半大孩子來上課?”
“沒錯,秋收之後大家夥兒便有些空閒了,我想著明年再讓孩子們進學。先讓年輕人學些東西,不拘什麼,主要是會學自己名字,認些簡單的字,學些兄友弟恭和為人子女的孝道。”
“好。”方舉人也不是那迂腐古板之人,少年人多認些字也有不少好處。
秋風瑟瑟秋雨寒。
天氣一夜之間突然起了變化,大家都感嘆幸好收了稻穀,不然可麻煩了。
對農民來說,保住收成是最重要的。但今年最重要的事卻發生了變化,因為學堂建好了,明天便要揭牌啦。
大家奔走相告,激動萬分。
孩子們被家中大人抓來從頭到尾洗刷一番,就怕明天被舉人先生看到不潔淨會不喜。
大人們也穿上做好的衣服,各家約好要一起前去觀看。
次日周勤一家、韋公、劉家和各村村正便聚在學堂前舉行了落成揭牌儀式。
炮竹聲,鼓掌,歡呼聲不斷響起。
人人臉上都洋溢笑容,眼神裡充滿著希望。
大韋村村正喊出了聲:“什麼?讓年輕人來讀書認字?”
韋公輩分比大韋村村正還高,連忙說道:“一驚一乍做什麼,仔細在方先生面前失禮。年輕人讀書不好嗎?免得以後是睜個眼瞎,成家了孩子不會教,婆娘管不了的。”
“不是,我是激動的。”大韋村村正搓搓手,在韋公面前顯得憨厚又老實。
小韋村歷來以大韋村馬首是瞻,所以沒說話。
石頭村和牛頭村離這有些遠,可兩村村正也來了。
榕樹村聽說周勤要建學堂一事後,連夜召集全村開會換村正,實在是他們太害怕周勤一看到老村正就想起以前種種事情來。
如今已經是阿鋒的爸爸當村正了,他剛上任,只管先看別人如何行事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