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待此時,黃鳴餘光看到雪中動靜,眯了眯眼後定睛一看,見到三名拄著竹竿的背炭人,腳步一深一淺向他這個方向緩緩走來。
少許時分,那三名背炭人也察覺到了雪地裡的黃鳴。
“小哥啊,剛才可是你在這邊烤火?像是雪進了火裡,好大的煙唉!”為首一人戴著斗笠,瞧不見面孔,邊朝自己方向招手邊搭訕道。
此外不做聲的二人並未戴斗笠,一位扎著極短的小辮,身材高大面板黝黑,向黃鳴報以憨厚一笑,另一位身形較矮,手裡握住一把柴刀,看上去像在戳弄前方試探雪的深淺,實際對黃鳴頗有些警戒。
黃鳴不擔心別人,只擔心那遮蔽面首之人,是那呂稼。
為首之人摘下斗笠,是名並不起眼的絡腮鬍漢子,先是將斗笠上的雪扣了扣,指著前面一處倒斜坡,“前方能避避風雪,小哥不妨一起去躲躲?”
既然不是呂稼,那就沒什麼顧忌了,扎小辮的漢子看上去會點把式,起碼踏雪之後,馬步扎的較穩,而為首的斗笠漢子與那手持柴刀之人,怎麼看都像幹這檔子營生的。
“小姓張,單名一個恆字,這是兩位家弟,張震和張喬,不知小哥是哪莊上的獵戶,姓誰名誰啊?”
黃鳴與附近百姓攀談過,為首這個叫張恆的,確實是本地口音不假,再看他兩位兄弟也確實彼此間面相極為相似,不像那臨時結夥打家劫舍的強人,便撓了撓頭答道:“小子黃鳴,出來打獵果腹,這不剛吃完一隻打到的雪兔,尋思覓一處避雪的角落等雪停後回村,不曾想三位大哥遁著煙火找到了我這邊。”
張恆邊走邊笑,不知踩到了什麼,往前一探身,別在腰間的斗笠就掉在了雪地裡,就在他看似隨意撿那斗笠,黃鳴被其吸引注意之時,那名早已駐足黃鳴身側的短辮漢子一記短接的寸拳擊中了黃鳴的腰肋,此拳自上而下,氣勢內斂,無聲無息。寸點的位置正是黃鳴側臉盲點,黃鳴猝不及防,被一拳打翻在地,半邊身子埋入雪中不說,雪花也隨著他身體砸入雪中而遮蔽了他雙眼視野。
那張震滿臉邪笑向黃鳴再遞一拳,只是這拳出拳極快不說,隱約還伴有低沉雷聲,只不過張恆更快,甩出抄在背後手裡的袖箭不說,還將藏在斗笠中的家傳水牢符籙捏破符石後投擲出去,至於那矮小漢子張喬,將右手柴刀換至左手,哪還有方才路人提防賊人般的眼神?右手從腰間捻出兩張近乎瞬間激發的輕身符籙貼至兩條小腿一側,只等出現大哥二哥一擊不中的那個“萬一。”
這三人就是名震水壺灣的張氏三兄弟,大哥張恆是名四竅武者,並身懷一枚眉間氣竅,四十歲便有如此修為的武者即便進入三宗也是佼佼者;老二張震乃是名三竅武者,曾有內家拳師承,老師傅死後留有一本《九寸雷籍拳要》,這本由老拳師畢生拳意撰寫的拳法,張震已深得精髓;而那老三張喬是名二竅武者,自小機靈精於算計,像從斷橋集下山後針對黃鳴的這番算計,便是這老三出謀劃策。
幾個月前三人剪徑降頭廟已是收穫頗豐。
橘四在進屋後便氣消了大半,秉照行規並未將黃鳴行蹤說與這三位兄弟,只是解答了八份機緣的去處。事後歸還宗仲芝家書也並未多提,宗仲芝卻誤會橘四已經在屋裡什麼都說了,以為橘四已將黃鳴行蹤告予三人,所以在引著三人下山時介紹自家鋪子的同時說漏了嘴,洩露了黃鳴行蹤。張喬何等機靈,又從宗仲芝嘴裡套了幾句話後躍過山崖,與兩位哥哥推敲一番後連夜趕來吞下這份早已視為囊中物的降頭廟機緣。
倒在地上的黃鳴側臉硬生生捱了張震一拳,背部也被張恆袖箭刺中,只是那水牢符籙未能建功,被黃鳴藉助張震拳頭的力道堪堪躲了過去,只待黃鳴將要起身,張喬迅速封住黃鳴逃竄路線,橫刀一抹,刀身劃中了黃鳴胸部,黃鳴再次借張喬揮刀之力在地上打了個滾,又堪堪躲過第二張水牢符籙,張震拳罡又至,氣勢在距離黃鳴兩寸時迸發,黃鳴又被其重重打翻在地,背後箭矢撒了一地。
這一連串的配合極為嫻熟,黃鳴背後受傷處已麻痺不已,看來這袖箭裡藏有麻藥,專門剋制身穿符甲的修士,實在陰毒至極。黃鳴漸感吃力,抓起地上兩支箭矢向張喬擲去,張喬躲開箭矢的瞬間黃鳴足下發力,一腳踹向張喬臉頰,張喬伸臂格擋,依然被踹翻在地。
開啟這轉瞬即逝的缺口後,黃鳴不敢再留有餘力,堪堪躲過了張震一記寸拳後,發力向峽谷內跑去,張恆反應也快,又是一枚袖箭射向黃鳴雙腿,被其如身後長眼般躲過後,氣急敗壞地一甩袖子,兩枚輕身符籙激發至腿部,開始提氣猛追。
起先三人與黃鳴只有三丈餘遠,袖箭還能時不時對黃鳴造成威脅,半盞茶後已拉大至四十餘丈,張恆暗暗心驚,點子中了他一枚袖箭,胸口被三弟劃傷,卻依然可以行動如此迅捷?正思量間,寒風中一支箭嗖地一聲向自己射來,正中自己肩胛。
“啊,點子這箭好快!”
張恆被射的噔噔噔後退了五六步,並未摔倒在地,握住箭矢一拔,竟是一時拔不出來,只得咬牙折斷箭矢,邊追邊大喊道:“他被擊倒時箭矢都散落了,箭矢數量不會太多,快追。”
張震張喬哪敢怠慢,提氣猛追,還要提防黃鳴的暗箭,只是風雪漸大,雪中已看不到黃鳴身影,只能靠零散的血跡判斷黃鳴的大體位置,來前買了份詳細的峽谷圖略,眼看前方就有分叉路,最前面的張恆暗暗著急,這該如何是好?
嗖地一聲又是一箭,這箭竟是奔著張震胸口而來,即便早有防備,怎奈何這箭著實太快,加之風雪太大僅能看清幾丈遠,完全躲避不及的情況下,張震只得側身用臂膀硬接了這一箭,箭矢應聲射入張震臂膀,疼得他一個趔趄,受身卸力摔倒在地,還好這一卸力,否則怕是要射斷骨頭。
被射倒在地的張震咬緊牙關,看了眼大哥,張恆也在猶豫,為何自己早已看不到黃鳴身形,卻被對方射的如此之準?難道是那千里挑一的眼竅修士?只是越發篤定降頭廟機緣就在此人身上,想想照理袖箭麻痺之毒早已生效,於是一咬牙,大喊一聲:“追!”
往前三百步後,分叉路兩邊竟然都有黃鳴血跡,這種情況下張喬也沒了個主意,只得向大哥看去。張恆當機立斷,袖箭是肯定射中了這隻滑不溜秋的小泥鰍,既然如此肯定跑不遠。三人經過幾息商議,果斷分作兩組,張恆單吊寬闊的一路,挑斷箭矢的張震與張喬去了羊腸般的另一路。
黃鳴方面,真的就被三人擺了一道,盲點處的第一記黑拳、射入背後的那枚剋制符甲的袖箭以及查缺補漏的那張不知跟腳的符籙,都說明了這三人確實是吃這碗飯的行家裡手。背後的那枚袖箭尤為陰險,插入半寸不足即可麻痺敵人,察覺到麻痺異樣的他雖早就將其拔出,卻扔在逃竄的途中感覺身體麻痺漸漸提不起弓來,僅剩的三支箭中的兩支也未曾在還有一番氣力時建功。直到前路分叉,拐入羊腸小徑的黃鳴靈機一動,朝著大路方向奔走幾十丈又將裹了血將那袖箭遠遠擲出。這才沒有再猶豫地向小路奔去,一路思緒不停。
還好當年老於說過,被圍殺時,掠陣的基本都是軟肋,死中求活的關鍵就是看軟肋有多軟。
那個善於掩飾的左撇子,腦子好使,本事卻不咋地,一刀劃在胸口,竟是沒能劃破藤甲,只要來的只有那個左撇子,只憑一發箭矢就能要其小命。
腰部以下也越來越麻木了,最後這根箭矢要是射不中來人,保不齊真就跑不了了。黃鳴翻上一塊巨石,將身子埋入雪中,靜等來人,心跳趨於平緩,腦筋急轉。
三人圖他什麼?可能是呂稼將其揣有太青令一事公佈於眾了,只是當初老子搶那包裹時,用的是真容啊?難道是馬掌櫃?
來了,正如期盼的那樣,是那個張喬,只不過身邊還跟著那位拳頭很重的張震。
一更大雪,天地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