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玄下黃,玄天黃地,玄黃者,天地者也。天地之炁,又名始炁,乃是天地誕生的一個起點。
再詳細劃分一下那便是天地是自混沌之中誕生,開天之時,混沌化為清濁之氣,清氣上浮成天,濁氣質沉化地,天地者意味清濁。
天地初生之時,清氣與濁氣分離,但周圍的混沌勢必不會讓此分離那麼痛快,所以就會擠壓天地,讓天地復歸於混沌。
這也是為什麼要有天柱的緣故。
混沌對初生的天地壓力太大,在天地始膜未成型之前,如果沒有天柱,那麼天地的下場只有兩個。
一個是被混沌化為同類,歸於混沌的一部分。
至於另外一個則是成為一個球,在混沌之中受到的擠壓方向是四面八方無處不在的,最後結果天地如果能撐下來,必然就會成為一顆球。
但同樣的,如果成為了一個球,那麼天地也就意味著將丟失修行的資格。
天地總是天圓地方,他是類似於在大海之中的一片洲陸,不管是天空也好,還是大地也罷,始終都是接觸著混沌,源源不斷的混沌之氣能夠順著蒼天和大地的玄黃始膜不斷湧入天地,化作天地的一部分。
如此時長以來,天地資源方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才能支撐起修士的修行。
可一旦天地成了一個球形,清氣質輕,上升為天,濁氣質沉,會慢慢聚合在一起,而其本身就是一個球形,濁氣只能向著圓心匯聚。
當濁氣的量達到一定,便會形成質變,從而誕生出大地。但因為受到周圍混沌的擠壓,所以山勢就不會太高,甚至可以說是相當低矮。
而山作為濁氣延伸,如果不夠高,就難以接觸到清氣,靈氣就不會誕生;沒了靈氣牽引,清氣重量就不會增加,從而接觸不到濁氣,煞氣也誕生不了。
靈煞都無法誕生,那麼又何談修行。
至於清氣,運氣好了,清氣受到濁氣影響沒有分離,化為了天空,調節天地之間的冷熱(濁氣為地火,清氣為風水)。
要是運氣不好,清氣越升越高。沒了清氣的限制,濁氣之熱越發積累,然後熊熊燃燒起來,一顆新的恆星就出爐了。
這與天地死亡化為星宿的原理基本一致,畢竟殊途同歸。
當然了,為什麼會說這些,就是為了凸現玄黃之氣的珍貴之處,不然總說玄黃之氣如何如何,又說不出具體功能。
玄黃之氣作為天地始膜,能用來隔絕混沌與天地,便進行二者之間的轉換,就相當於細胞膜一般,保護著裡面的細胞核。
所以做為天地始膜,萬物母炁,玄黃之氣的功能就比較強大了,一個是防禦,能破玄黃之氣防禦的少之又少(與量有關,玄黃之氣越多越厚,防禦能力越強)
二個是擁有轉化之能,能將混沌之氣轉化成為天地元氣,或者將天地元氣轉化成自身能力。用玄黃之氣修煉肉身,就相當於為自己新增了一層天地始膜防護,比之金鋼不壞也不差多少,巨龜之所以防禦力驚人,便是因為其渾天金斗之中蘊含大量玄黃之氣。配合其本身強大肉身,防禦力簡直拉滿,非常合適其本相。
三是玄黃之氣具有開闢之能,許多天地內生成的洞天福地,神國魔窟都是因為有玄黃之氣才誕生。過程就相當於天地遭受到混沌風暴,始膜受到點影響脫落一部分,往順著乾坤縫隙朝天地之中游去,然後找到一個合適位置,一個小天地便誕生了。不然還真以為這些地方平白無故誕生,都是有原因的。
尤其是神國,當這個小天地誕生之後,會根據周圍的環境或者說天地有意為之,其中便會誕生神祇。
巨龜能在龜背之上重現天地人三個層次構建的天地,與其囤積了大量的玄黃之氣密不可分。加上自身模擬混沌,提供修行所必須的物資。
不過可別以為這傢伙是那麼好心,有個行業叫養殖業。
對於巨龜來說,其天地就是他的農場,而裡面的生靈就是牲畜,一千個一萬個螞蟻始終不敵一隻小羊羔。
他創造出殼上天地之中的三界形成完整輪迴,便是為了飼養羔羊。
到了巨龜的這個修為和境界,可以說是已經修無可修,靠他自己參悟大道至理,那是千難萬難。
至於積攢法力,那很抱歉。到了他們這個境界,法力根本影響不到什麼。哪個沒有天地之力,要法力還不是輕輕鬆鬆。
哪怕有萬劫的法力,到了無量量劫之時,該倒黴的還是得倒黴。
所以對於巨龜他們這種修行來說,規則和道炁才是最好的東西。
修為越低的修士,這些東西越弱,巨龜還不屑吞噬。
只有當修士修行到接觸規則之後,那時才是最完美的時刻。尤其是合道境的,又沒有反手之力,味道又好,就是量少了點。
而那些超凡入聖了的,對於巨龜來說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