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勢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聚散之勢勇不可擋。
大周自從千年前奪得人皇龍氣自立王朝,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
千年王朝,萬年皇朝,大周王朝氣運已走到盡頭。
其中的諸多因素暫且不提,就單單論論這一千二百路諸侯。
大周與其他幾個王朝不同,當時大周初代天子共有兄弟百人,可謂人才濟濟,但是打下天下江山之後就出現了問題,無法安置諸多的兄弟。畢竟朝廷也就那麼大,上百兄弟到是可以安排進去,但兄弟的家屬怎麼辦。
所以分封制度就成形了,直接按照功勞來分土地,於是最早的諸侯出現,全為一字公侯。不過與大夏皇朝的諸侯不同,大周是沒有九洲人道氣運支援,所以分封后的諸侯是無法獲得修煉資格的,初代還好,能修煉下去,但二代以後基本就斷絕了修煉。
文武之修壽命本就不長,先天有壽五百,宗師壽達三千,武神壽達萬載。
長達兩百年的征戰帶來的後果可想而知,大多數公侯身上都帶有隱疾,壽命都被大大消耗,除了楚公和魏公二人都是武神境界,壽過萬載才活到了現在,便且在四百年稱王。其餘其他超過六百年的都算牛。
到了現在,諸侯隊伍由當初的一百變成了一千兩百路諸侯,雖然大多都是不能修煉的閒散侯爺,但是架不住人多,而且諸侯國境內可是有修煉門派的。
如今大週三大支柱倒了一根,眾多諸侯就看到了修煉的機會。
生在一個能修煉的天地,但不能修煉,如果只是其他原因也就罷了。可諸侯不缺資源,也不缺功法,就因為上面有個王朝壓著就無法修煉,只能如同普通人一樣最多活不過兩甲子,還要不斷經歷生老病死,這無疑是對諸侯的最好懲罰。
初代諸侯還好,本身就是出自大周王族,但那些流傳了好幾十代的諸侯可就不好說了。之前沒機會,現在機會來了。
一天時間不到,一千二百路諸侯中有九百路在楚莊王和魏文王的號召下,紛紛開始反叛自立成王。而此時的周天子已經在帶兵圍剿諸侯,不過情況不容樂觀。
天子的主要戰力除了自身外,還有九師,以及十三州各自的王牌軍隊,共計五十萬左右。
九師一開始的編制是由武神帶領,每師由一萬結罡(一流)做預備,一千位千夫長做主力、十位萬夫長衝鋒。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配備大不如前,成了各個王族和貴族子弟的鍍金處。就像周旋,飛雲騎將軍便是飛雲師中的一員,同時又是飛雲師的老大。
現在的天子九師分為上三、中三、下三。
上三師,神雲、聖雲、賢雲,元帥和副元帥都是類似元神境界,共計五位萬夫長、七位大學士,其下皆來自修文閣、王族成員,學士萬夫長各佔一半合計三十位,六千位千夫長,沒有預備。
中三師,血雲、應雲、玄雲,元帥和副元帥都是類似陽神境界,共計四位武神,三位文神,其下共有五十位萬夫長,四千主力、五萬預備,是之前九師打散重組而來。
下三師,飛雲、祥雲、吉雲,元帥便是萬夫長擔任,是由各方諸侯公子組成,人數不好確定。
真正能打的就是中三師,天子趁著魏文王來爭奪人皇龍氣時,集結了九師便是御駕親征,主打魏文王的同時也是清理各路反叛諸侯,而且還帶上了十三州精銳,總體實力共計二十位武神。
分兵三路,三位武神帶兵攻打西邊二百諸侯、十位攻打北邊四百諸侯、剩下的隨天子攻打東面五百諸侯和魏文王。
為的就是在諸侯未反應過來之前徹底打出威風,敲山震虎。
結果自然不用說,可謂是成也人道之力,敗也人道之力。之前三人計劃看似完美,但禮聖姬公誕之死九洲齊知,尤其是早就有反心的諸侯,立即聯絡了國度內的門派準備反叛。至於沒有心思反叛的也不得不為求自保加入。
這下除了天子率領的九師,其餘的都遭受到了嚴重損失。
此時黃澤正在聽著周九淵講道,看著眼前千萬裡之外的畫面,心中更加確定了自己的道路。
大周人口眾多,並不是只有王族和貴族才有天才,平民裡更多,畫面之中的軍隊遭遇的正是他們之前看不起的平民修士,其中不缺高手,甚至因為龐大基數在那,宗師高手遠勝軍隊,加上那些老怪物也出手了,王朝軍隊敗退自然是情理之中。也就是因為速度原因,打了個閃電戰,大多數諸侯還沒反應過來,不然估計這些人都很難撤得回來。
周九淵看著畫面之中的情形感覺非常不好,看來還是失算了。本來一開始的計劃是由天子外出示威,自己尋找生機,姬無忌鎮守大周。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大周沒了禮聖,但是還有一位武聖和文聖,杏黃旗壓制氣運,其他四朝不會忙著進攻,他們已經等待了千年,不在乎再等百年,到時姬無忌壽元枯竭,大周只剩下仁聖,那時才是最好時機。
大周要處理的只是諸侯叛亂問題,但現在這種情形周九淵開始擔心起來,尤其是大周北部的大秦。
論軍力,大秦乃是九洲少有,三位武聖鎮壓,北方壬水皂雕旗鎮壓朝運,手下武神近百,隨時有能再進一步的可能。更關鍵的是五行相生相剋,大秦是水德、大周是火德、大夏是木德。
本來大周的先天靈寶是離地焰光旗和戊土杏黃旗,但是離地焰光旗被搶了,只能用杏黃旗代替,屬性不合之下,大周朝運自然沒有其他幾朝穩。大夏王朝到還好,木生火,由原先的木德轉化為火德。
而大周王朝因為沒有相應的先天靈寶無法轉換,火德與土德可不好轉換,不然一旦成土德,土克水,大秦的氣運至少會被吸過來一層。
現在的情形是大周天子戰敗,諸侯分崩離析,就要看大秦是如何想的了,是聯合其他三朝來瓜分大周,還是想一人獨吞。
周九淵不怕大秦獨吞,因為齊、晉、夏三朝不會同意,至少在無絕對實力面前,按照秦王嬴正的性格是不會忙著與天下為敵。但是要是再出一位新聖,那可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