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兒這就為師傅唱來……”
常平轉身取劍,恰巧,帶起的旋風目的性極強地朝茶几上那本《()草綱目》吹拂,書頁翻動,飄忽中,只見(春)花燦爛滿(宮)開,(草)木萋萋惹(人)愛……
眼見為實……果然是關於草的書。
手持清風劍,常平走向前院。
院中有一棵槐樹,槐樹下是石桌和石凳。
地面由青石板鋪成,角落裡種著花草。
整個院子相對還是比較寬闊。
餘錢坐於堂前,看著自家徒兒揮舞長劍,劍氣如電亦如風,每一招劍式彷彿都勾動著某種大道真意,其劍筆走龍蛇,其形夢幻泡影,不禁點頭:“書生會劍術,誰也擋不住!”
而今日,常平揮劍的同時,嘴裡唱起了前世那首網紅曲《浪子閒話》來。
劍走偏鋒,蝶舞翩躚,配上自己編的《夫子閒畫》歌詞,韻感十足。
只聽一遍,餘錢便將整首《夫子閒畫》曲調記住,開始打著節拍,悠哉地哼出了聲,不時搖頭晃腦,樂在其中。
“看斜陽,捻落花,江山無限任我花……老夫子啊,但願有一天你會看到……”
餘錢指節敲打著太師椅的扶手,眯眼瞟向院中徒兒那一劍的風流,嘴裡時不時呢喃一聲:“我家徒兒這心機是有的……妙哉妙哉!”
……
日上三竿,依舊不見學子入堂。
看來又將是閒賦的一天。
學堂不開工,師徒二人也樂的清閒。
要說知墨觀還是有學子的。
鎮上那些大戶慕餘老先生的大名,也是有心讓自己的子女到知墨觀來接受文化薰陶。
只是,這些富二代堅持了一兩天就以各種藉口遲到,早退,最後乾脆不來。
當然,大戶們的學費是不會少給,這也是知墨觀的一筆不菲的收入。
而往往憑藉餘錢那三寸不爛之舌,到那些大戶家做做家訪,口吐蓮花,吉福祥瑞,禍因凶兆,開光平安符奉上,老爺少爺書畫兜售,小姐夫人美容養顏,往往就能換來大半年開銷……
常平不得不佩服,自家師傅業務能力太強。
再加上經常也會給附近村子的窮苦百姓坐診看病,即便收不了幾個錢,可隔三差五,鄉親們也會送些豆腐鹹菜什麼的以聊表心意,所以,其實,知墨觀還真不愁吃喝……
有時附近鄉民忙不過來,會將自家小孩送到學堂託付餘老先生照看,這些孩子倒也是能折騰的主……
孩子懵懵懂懂,對學問,對知識分子的認知還淺,不過,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耳濡目染下,受一點點文化薰陶,讓這世間多幾個明事理的人,也算是教書先生的一場功名。
“餘先生,小常先生……”
虛掩的大門被推開,兩個身穿粗布補丁衣服的孩子這時走了進來。
走在前面的男孩便是寡婦張氏的兒子小明。
和小明一起的是張氏隔壁家女兒小錦,有些怯生生地站在小明身後。
小明手上提著一筐豆腐來到了院子裡,兩個孩子都極有禮貌,分別向著學堂內的一老一小兩位先生行了禮。
“小明和小錦,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