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袍底用金絲描線繡滿了小字,開篇寫著八個字:“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劉辨與眾高手交戰不過幾瞬,時間極短。
所以當戰鬥已經結束的時候,明教眾高手才紛紛趕過來。
他們看到這裡的戰鬥痕跡,不禁臉色一變,感到後怕。
若是劉辨被刺殺的話,說不得轟轟烈烈的反元大業恐怕就要就此夭折。
因此眾人紛紛請罪,眾文武更是跪地勸誡劉辨,要他答應以後不得以身涉險。
他們把玄冥二老等高手押解了下去,又從附近的一座民宅之中把昏迷中的王保保給抓住了。
不久後,訊息傳出,元順帝以此次行刺計劃失敗而遷怒王保保,宣佈他為叛逆,然後又把汝陽王賜死。
王保保與趙敏兄妹大怒,正式投靠了劉辨,幫助他收降了不少蒙古騎兵。
攻下金陵之後,李善長劉伯溫等大臣上書劉辨,請他建國稱帝,早定大位。
此時的劉辨不同於歷史上的朱元璋,有著諸多競爭對手,所以要韜光養晦。
此刻他已經佔據了南方半壁江山,早點定下大義名分,能夠讓天下人更加歸心。
不然北方的諸多反元勢力遲遲不見他稱帝的話,到時候恐怕會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在眾人的勸誡之下,劉辨三辭三讓,終於答應了下來。
至於國號,一部分元從希望定為周,因為周子旺曾經稱過周王,而劉辨又基本上是繼承了周子旺的勢力而發展起來的。
其他明教高層以及各部義軍則建議國號為明。
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揣摩劉辨的心思,知道他想要消除各個派系的痕跡,那麼周與明都不合適。
他們建議稱吳,因為南方正是吳地,金陵城也正好是古吳國的都城。
不過最後劉辨力排眾議,定國號為漢。
他本身興於漢水,而且反元的口號也是興復漢家正統。
所以這個國號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認同。
當然,沒人知道劉辨取這個國號的更深層含義。
登基大典開始,劉辨仿效大漢帝國的制度,設立了內閣與軍機閣等機構。
同時專門設立了六扇門,用來招攬武林供奉,管理武林門派。
眾有功之臣也得到了封賞,其中周子旺被封為郡王,也是大漢唯一的一個異姓王。
除了酬功以外,其實也是補償周芷若的意思。
因為周芷若只封了皇貴妃。
本來人人都以為周芷若會被封后的,誰也沒想到劉辨居然力排眾議,把皇后之位給空置了出來。
楊佩瑤在楊逍屢次登門相勸之下,也終於離開了古墓,來到了金陵城,被劉辨封了貴妃。
另外,小昭、趙敏二女也受封為妃。
……
大漢世界。
隨著分身的迴歸,劉辨身上強橫的氣息一閃而逝,頃刻間將分身十幾年的修煉成果完全消化了。
至此劉辨正式成為二階生命,而且還是二階之中的最頂尖層次。
按照九龍玉璽之中的資訊,把諸天生靈分為十二階。
其中一到五階為凡級,六到十階為仙級,十一階為大羅,十二階為混元。
像劉辨開啟的清末世界與《倚天屠龍記》世界,都只是二級世界,最高只能容納二階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