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軍節節敗退,冀州大半疆域都淪陷了,被困在鄴城之中,已有五年。
鄴城是袁紹的統治核心,早早就被重重大陣覆蓋,然而在一劫真君張角面前,就如同被層層撥開的洋蔥,被吞掉是遲早的事情。
曹操匯聚大軍,前往征戰西涼,一開始節節勝利,最終在長安城下卻吃了一次大虧。
被武將榜第四的馬超,率領西涼鐵騎殺得丟盔棄甲,割須棄袍,節節敗退。
李儒和馬騰早就融為一體,雙方互相支援,抱團取暖。
曹操吸取了教訓,一邊正面緩緩推進,一邊背後挑撥離間。
經過長達八年持之以恆的謀劃,終於在李儒和馬騰之間製造了裂痕,然後將所有兵力一舉投上,最終拿下了長安城,誅殺了李儒李傕,唯有郭汜帶領少數殘軍突圍,前往涼州投奔馬騰。
曹操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選擇了率大軍回返豫州。
孫策和劉備之戰的戰爭,終於也進入了白熱化。
雙方在大江南北,綿延數十萬裡的邊境上不斷征戰,犬牙交錯,最終雙方重兵相持於赤壁,行將決戰。
雙方的國力在多年征戰之後,差距已經越來越大了。
然而隨著曹操的重兵壓境,劉備不得不以關羽為帥,趙雲輔之,龐統為軍師,周軒為相,坐鎮徐州防備曹操。
親帥張飛、太史慈、魯達、岳飛、甘寧、魏延等虎將,諸葛亮、徐庶、葉長生等道法榜上的高士,和孫策決戰。
此一戰,將決定整個南國的王者。
孫策傾全國之兵,合計三百萬眾,幾乎都是金丹修士。
劉備亦起七成大軍,合計二百三十五萬,其中骨幹皆為大同修士。
孫策和周瑜壓力山大,隨著時間推移,不但在頂層大能之上逐漸落於下風,甚至在基層將士上都拉開了差距。
劉備軍中,如今元嬰機率已經超過四成,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遠超天下群雄。
接下來第二名的黃巾軍,也還不到三成。
孫策軍中,只有兩成。
為什麼差距這麼大?
就是人人如龍天下大同的思想,給劉備治下百姓提供了公平的機會。
人人有功練,只要天資出眾,悟性超凡,哪怕是泥腿子的後代,亦可超越世家豪門,直接飛黃騰達。
劉備削減了所有上層的福利供給,提高了對高層的稅收,準備了海量修行資源,煉製打造了海量靈丹妙藥和諸般法器法寶,培養出了一大批年輕後來者。
最可怕的是,這些人都是大同之道的踐行者,不但道行高深,更是堅定到了極致,在兩軍合戰之中,無往而不利,堅不可摧。
孫策軍儘管也勇猛到了極致,但卻如同牢籠之中的猛虎,被一步步絞殺圍困。
這讓孫策非常無奈,簡直英雄無用武之地。
在武將榜上,孫策的排名也一降再降,如今只有第十名。
對面的小將岳飛,都已然超越他來到了第八名。
關羽第三,張飛第五,趙雲第六,魯達第九,整個武將榜前十,已經有一半在劉備麾下,豈不可怕?
周瑜的壓力也非常大,他如今高居道法榜第三,然而對面的諸葛亮已然躍升至第二,僅在大賢良師張角之下。
最終絕境之下,周瑜決定將劉備軍引入赤壁。
赤壁之內,周瑜早就佈下了重重殺陣,一旦啟用,可以爆發出超越天劫的偉力,直接將百萬大軍幹到灰飛煙滅。
而現在要做的,就是將劉備精銳大軍引入赤壁。
最終,孫策自己接過了這個任務,整個孫策軍中,除了他這個主公,沒有人會有這麼大的誘惑力。
孫策再次上陣,先後對戰張飛、魯達、太史慈和魏延,表現的如同英雄末路,困獸猶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