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黃巾道,大賢良師張角。
第三,西涼軍,董卓。
第四,冀州牧,劉虞。
第五,益州牧,劉焉。
第六,南陽太守,袁術。
第七,渤海太守,袁紹。
第八,交州刺史,孫堅。
第九,武威太守,盧植。
第十,司隸校尉,皇甫嵩。
第十一,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二,襄陽太守,劉表。
第十三,豫州刺史,孔伷。
第十四,鮮卑,檀石槐。
第十五,陳留太守,曹操。
第十六,東萊太守,劉備。
第十七,上黨太守,黃忠。
第十八,兗州刺史,劉岱。
第十九,長沙太守,朱儁。
第二十,西涼太守,馬騰。
隨著十八路諸侯討董,勢力榜終於被填滿了,蠻夷之中高句麗被直接擠了出去,唯有鮮卑留下,跌落至十四名。
勢力榜是人口、賦稅、軍隊、資源等各方面的統合,非常具有參考價值,但並不代表排名靠前的勢力一定比後面的強大。
但是這張榜單,無疑是天機榜上最重要的榜單,未來能夠得到赤帝傳承的勝利者,必將是從勢力榜上廝殺出來,最終一統天下。
這張勢力榜所有人都能看到,也能對各路諸侯做出一個相當精準的評價。
不單是排序,更是給想要出仕,參加人道爭龍的人一個參照。
大漢第一毫無疑問,畢竟各路諸侯,哪怕黃巾軍,如今名義上也都被大漢詔安了。
只要天下無人稱帝,大漢天子就肯定是第一。
黃巾道的潛力再次彰顯出來,張角吸取了第一次黃巾起義的教訓,不再盲目席捲天下,而是從幽州開始逐漸經營,不但將幽州經營成了鐵桶一般牢固的基地,更是在其他十二州還有數以億計的信徒。
之前黃巾軍只是稍稍出擊一把,就直接吞併了冀州四個大郡,顯現出了巨大的潛力。
董卓依然掌控著天子和百官,統合了涼州和幷州,並佔據了司州的關中,麾下上百萬大軍,也是最頂級的勢力。
接下來便是兩位州牧,然後就是二袁。
袁紹最氣的是,自己居然排在袁術之下,不知要被這個狂妄的弟弟嘲笑多長時間。
袁紹已經發狠,決定奪了劉虞的冀州。
冀州、豫州和司州,是大漢十三州最富饒人口最多的三個大州,得到其中任何一個,就有望贏得人道爭龍。
如今司州兩分,長安在董卓手中,雒陽在皇甫嵩手中,豫州顯然已經被袁術視為囊中之物,豫州刺史孔伷根本就不可能統合世家,只不過是個湊數的罷了。
冀州已經很危險了,被張角奪取四郡,若是自己再不發力,放眼天下,已經沒有了任何根基。
難道跑去陳留投靠小夥伴曹操?
袁紹絕對不能忍受。
劉備倒是非常開心,大漢十三州上百個郡,自己居然能夠名列勢力榜十六位,比起七年前的平原縣令,無疑是跨上了一個巨大的臺階。
曹操對自己的位置並不滿意,他已經盯上了整個兗州,只不過還需要一點操作,慢慢發力。
孫堅也已經整合了整個交州,開始逐漸北上,他的目標首先是荊南四郡,最大的麻煩是老上司,長沙太守朱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