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彌對於燭九陰,無論是形象還是本源大道,都只有最表面的理解,因此還需要不斷的觀摩各種形態的魔神,領悟宙之道的玄妙,方能真正證得真形。
因此這一步驟的修行,需要時間。
在修行的旅途中,並不是越快越好,每一步都要走的紮紮實實,道基深厚,方可在今後的道途之中走的更遠更久。
許多急功近利之輩,雖然能夠一時領先,但後續早晚會付出十倍百倍的代價,甚至於永遠無法再晉升一步。
李彌變化一普通老道模樣,靜坐於大名府城中一座道觀,整日參悟大道,同時等待著神州大劫之中的一次關鍵事件。
果不其然,三大仙山的對策也已經浮現。
吳用和公孫勝以“加固防護大陣”的名義下,在整個大名府,佈設了一套極其玄妙的大陣,其層次決不在神仙殺劫陣和混淆顛倒陣之下。
城內城外,三大仙山和蠻荒妖魔幾乎是同時間佈下了頂級大陣,就看著一戰誰能佔據上風了。
李彌如今就置身三大仙山大陣之中,誰也沒有關注一位垂垂老矣的普通老道,任由其觀摩大陣玄妙。
七日之後,李彌終於梳理了其中關竅,猜到這大陣的作用。
“好狠的心啊,以一城百萬生靈,一殿一百零八魔星為祭品,最終煉化十二殺神,使其證得長生果位,一舉扭轉大局。”
“也是,從一開始,三大仙山就將水滸108將視作了棋子,並不以羅真君收公孫勝為徒而改變。”
這大陣,極大機率是祖天師張道陵飛昇前所佈下,其作用,就是將一百零八魔星的星命和天命,全數轉移至最多十二位魔星之中,使其道行大增,直接證得長生果位,成長生魔君。
如此急功近利之法,逆天而行之舉,當然有代價,就是這些魔君今後再難進一步,長生真君就是他們修行道途的終點。
更重要的是,這十二魔君今後餘生,都並非逍遙自在,而是有著屬於自己的主人,必須聽其號令和驅使。
比棋子更悲慘的命運,則是永遠看不到自由的奴僕。
而這,就是三大仙山應對神州大劫的底牌。
可悲,可嘆。
如今魯達、武松和戴宗都是李彌的真傳弟子,怎麼可能讓他們入陣?
只此一點,李彌和三大仙山就有了不可彌合的矛盾。
而且城外的蠻荒妖魔,也佈下了一座絲毫不亞於此陣的大陣,這一場大名府之戰,或許就將決定整個神州大劫的走向。
面對這樣如同火藥桶一般一點就爆的局面,李彌也必須掌握著隨時可以掀桌子的底牌,否則根本無法掌控大局。
幸而為了這一天,李彌早就做了萬全準備。
隨著妖魔大軍分散兵力進攻薄弱之地,大名府的戰鬥烈度在逐漸下降,但是整體的戰局如同黑雲壓城,今日丟一城,明日再丟一城,從一個失敗走向另一個失敗,如今皇宋核心掌控疆域,只剩下了五京之地。
哪怕林靈素在大名府外出手,擊退了赤炎妖皇,也只是一場小勝,並不能扭轉大局。
梁山眾將也算是徹底拼上了性命,用他們多年征戰的經驗和熱血來堅守這座城池。
哪怕戰果輝煌,但犧牲依然不可避免,如今的梁山好漢,僅剩三十二位了。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時常有蠻荒妖魔用無法監測的手段潛入大名府,刺殺梁山好漢,雖然死掉的大多都是排名靠後的文職,但這一點更加令人恐懼。
難道大名府城防大陣已經失效了?
為什麼在重重保護下的梁山好漢,還是這麼不堪一擊?
妖魔們什麼時候有了如此恐怖的間諜能力,但在戰鬥的一開始並不使用呢?
魯達即使再不想思考,亦能感覺到其中的重重疑雲。
大名府梁中書早就被林沖暗中拿下,生怕其已經投靠了妖魔,一番審問,卻毫無所得。
總之,戰士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距離崩潰邊緣越來越近。
尤其不是死在沙場上,而是死在暗箭之中,真是令人憤慨和猶疑。
就連智計百出自信滿滿的軍師吳用,如今也是眉頭緊皺,難以舒展;入雲龍公孫勝更是舉行祈福大典,希望能驅散大名府上空的陰雲。
宋江無能狂怒,卻依然無法改變局勢。
李彌暗中前往大名府外,變化其中一位妖魔,近距離觀摩這神秘大陣的作用。
很快就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