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獲得國王頭銜的查理,似乎有些不滿足,或者對他來說勃艮第王國的王冠,比起法蘭西王冠還差了那麼一點點。
不管是法蘭西和勃艮第之間的恩怨情仇,究竟誰勝誰負,蘭迪明白整個西歐也就那麼回事,在這兩個國家分出勝負之前,諾曼不太可能會被西歐攻擊,當然也不太可能得到西歐的援助。
至於其他方面……
東歐地區,匈牙利使者再次來到教皇國,幾乎哭死在教皇廳裡,這個國家雖然勉強復國成功,但是要啥啥沒有,除了難民之外,最多的就是死屍,阿基拉國王感覺自己這個匈牙利國王,貌似還沒有之前那段時間在草原上當遊牧部落首領時安心,只好再次來到教皇國哭嚎,所以這個國家可以基本無視。
當時立陶宛大公爵維陶塔斯,這個傢伙最近一段時間混的不錯,如果和莫斯科大公國的合約順利,這個傢伙就能得到烏克蘭這塊富饒的土地,實力將會再次增加,雖然在之前抗擊莫斯科的戰爭中,維陶塔斯選擇和諾曼結盟的策略,但是作為經歷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崩潰事件的人,他是絕對不會忘記和諾曼帝國之間的仇恨的,所以說……
“或許應該提醒一下阿爾託莉雅,注意注意這位立陶宛大公爵。”
——————————
最終在評估因斯布魯克,還有薩爾茲堡兩個要塞的防禦力量後,蘭迪果斷選擇從東阿爾卑斯山脈山口處出兵,而不是選擇去啃這兩個硬骨頭。
這兩處修建在阿爾卑斯山口處的要塞,似乎比蘭迪想象中的還要堅固,並且全都修建在地勢絕佳的地形上,守備部隊也超過四千人,而且全部都是精銳部隊,守將據說也非常人可比,在這種崎嶇的地形上,軍隊根本無法展開,大型配重式投石器同樣無法展開,攻城戰將進行得異常艱難,弄不好就需要圍困個三年五載,不得而入,所以還是繞路吧。
作為同時升級,並且關係不錯,還擁有法蘭西這個共同敵人的勃艮第,蘭迪覺得可以從查理那裡獲得軍事通行權,之後從瑞士山地進入神聖羅馬帝國,這樣一來就可以繞到對方兩座守備森嚴的要塞後面,從對方毫無防備的側翼進行進攻。
事實上在準備軍隊的這二十天時間裡,蘭迪便已經透過飛鴿傳書,通知駐守第戎的己方使臣,就軍事通行權問題與勃艮第查理談判。
最終的結果是查理的確願意和諾曼人簽訂這個條約,同意諾曼人借道瑞士,進攻神聖羅馬帝國,同時也不需要錢財,糧食,或者其他物資作為代價。
當然要說無償也並不正確,勃艮第希望和諾曼單方面簽署一項針對法蘭西的盟約,這是一款不完整的同盟條約,單獨針對法蘭西一國,規定法蘭西在進攻勃艮第或者諾曼時,另外一個國家必須無條件向法蘭西宣戰,援助盟友,出兵進攻法蘭西。
“還真是有趣的條約呢!”蘭迪對於查理這個敵對意義明顯到白痴都能看出來的條約,下達了這樣的評語,並且毫不猶豫的答應查理的條件,如今這個情況腓力二世也不是白痴,他有什麼能力,憑什麼,怎麼敢進攻剛剛獲得國王頭銜,威望、士氣、都更上一層樓的勃艮第?
除非……
“原來如此!”
蘭迪自認為看清楚查理的意圖,總是誰先宣戰,又或者不宣而戰,又或者在邊境製造事端,這些東西都非常好操作,只要查理想要,他甚至可以派人化裝成法蘭西的軍隊自己進攻自己,以獲得進攻法蘭西的藉口,到時候有這麼一份盟約在這裡,那麼……
好吧!或許查理打的如意算盤非常響,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法蘭西這種悲劇國家,空佔有諾大的地盤,卻諸侯林立國運不昌,打一打無所謂。
最終蘭迪還是簽訂了這份條約,並且帶著軍隊從阿爾卑斯山脈東側山麓走出,在法蘭西的地盤停留一段時間,遭到法蘭西人的抗議之後,調頭進入瑞士山地地區。
瑞士山地地區,蘭迪總算見識到這裡的土地貧瘠狀況,以及這裡的人貧窮狀況,比起法蘭西的農奴貌似更慘,至少法蘭西人勉強還有土地可以耕種,只要努力並且上帝給面子,就能半飢半飽的活下去,然而瑞士山民卻不行,他們的土地太過貧瘠,就算這些傢伙拼命的耕作,當年的天氣非常給面子,他們也吃不飽。
除了首府伯爾尼周圍,勉強能夠生產出一點點糧食,其他地方的瑞士人要麼去當傭兵,要麼死,根本沒有第二條路選。
“真是不幸的民族!選錯出生地點,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沒有這樣困難的環境條件,也就不會有威震中世紀的瑞士傭兵,以及世界最佳的瑞士銀行。”蘭迪這樣一邊感慨著,一邊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招募一千名瑞士傭兵。
蘭迪倒不是要靠著這點傭兵去打天下,而是想看一看,能否將這批傭兵的戰術成功複製出來,如今他麾下也有不少德意志日耳曼人種,這些人種的特長是雙手劍專精,超長槍精通。
最近一段時間蘭迪觀察到,諾曼人之中貌似有不少悟性較高的人,可以熟練的掌握戟這種強力武器,所以適當引進一批瑞士傭兵作為藍本和教官,給自己國家訓練出合格的超長槍部隊以及戟兵部隊,讓自己國家擺脫超長槍陣無人可用,只能依靠僱傭兵這種尷尬的情況,就是當前比較緊迫的任務。
蘭迪的軍隊總共花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從羅馬繞道阿爾卑斯山,再從阿爾卑斯山脈走出進入法蘭西,再從法蘭西進入瑞士山地,中間又在伯爾尼和瑞士人,度過了一個稍顯寒酸的新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