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士兵們,我們去創造歷史,沒錯,歷史,今天絕對會被歷史記住,即使再過一千年、一萬年,也肯定會有人記住,或許你等不到那一天,但是在你老了之後,躺在搖椅上時,你可以對你的孫子這麼說:
“是的,就是那樣,在那一天我和蘭迪陛下站在一起,我們和十幾萬異端作戰,而且我們贏了。沒錯,你們可以這麼說,走吧!士兵們,我們走吧!”
士兵們轟然吶喊著奔赴戰場,與此同時另一邊,東羅馬皇帝巴西爾二世的演講,也傳遍羅馬軍隊十七萬大軍。
“我們統治過整個歐羅巴,我們也必將再次統治!”
“我們是羅馬人的後代,士兵們,想想看你們的祖先都做過何等偉大的功績,我們絕對不能夠給他們丟臉,去吧!去戰場!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麼才叫做真正的文明世界的雄師勁旅。”
東羅馬軍團同樣士氣高漲,向戰場奔赴過去。
雙方緊鑼密鼓開始佈陣……
蘭迪已經下令:“因為法蘭西軍隊中,有的是精銳超長槍陣和長弓兵,因而將法蘭西軍隊佈置在地形最平坦的右翼,不需要出擊,只要死死的把守住就是勝利,而中路和左翼,全都交給諾曼軍隊。”
法蘭西軍隊聽從蘭迪的命令嚴守陣地,一萬七千餘名來自瑞士的超長槍方陣,以及瑞士戟兵組成的瑞士超長槍方陣在正面傲然挺立,雖然說右翼是地形最為平坦的地方,但是查理公爵還是稍微利用幾個並不陡峭的斜坡,以此增強超長槍方陣的防禦。
而在超長槍方陣的後面,法蘭西腓力二世的軍隊分成幾百人一組的鬆散陣型,在一批騎士和貴族的指揮下,隨時準備填補陣型。
在這些預備隊的空隙部位,是法蘭西、勃艮第、弓箭手、阿基坦所訓練的長弓手組成的遠端攻擊叢集,他們負責遠端支援。
重灌騎士們以及一些非正規騎兵,護衛在軍隊最右翼,防止敵軍騎兵攻擊陣列側翼,另一翼的守備依靠諾曼士兵,所以不需要考慮。
這種單純的防禦陣型看起來非常穩固,士兵們士氣高昂,而且第一線的瑞士僱傭兵戰鬥力非常強悍,所以實際上法蘭西人需要考慮的並不是如何防守,而是如何控制那些腦袋發熱的貴族騎士,防止他們擅自衝鋒,打亂陣型的同時讓敵人有機可趁!
而在蘭迪正面緊靠著法蘭西人的,是一大票諾曼重騎兵、皇家騎士、輕裝職業驃騎兵、輕騎兵、這些騎兵在幫助防守友軍方陣側翼的同時,還需要在必要的時候出擊與敵人騎兵交戰。
在往左則是一個個刀削斧鑿一般整齊,百乘十的千人隊。
蘭迪軍隊的中堅,那些職業維京戰士隨時準備衝鋒,擊破敵人的陣線,又或者組成鋼鐵一般的防線,阻擋任何敵人。
在這些方陣中間是諾曼步兵精英,手持雙手戰斧的最強突擊戰士,維京決死衝鋒戰士,蘭迪希望以此來增加步兵陣線的整體攻擊力。
兩萬餘名重灌步兵分成三個陣列,而在第二陣列與第三陣列中間,諾曼長弓手一個挨著一個排成一排,攜帶著自己箭壺裡的十五支箭的同時,還有額外攜帶兩壺標準箭矢,放在旁邊的地上備用。
在諾曼步兵方陣前還有一些士兵,他們手持蹶張弩,排列成弩兵三列陣的諾曼弩手,在這次戰爭中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上場的機會,但是這次天氣合適卻能夠建功!
諾曼軍陣最左翼,身穿板面複合甲,手持超長槍列成最為標準,如同教科書一般的超長槍陣的,便是矮人密室守衛,一共四千矮人密室守衛組成的,緊湊,並不太長的陣型,以防禦諾曼軍陣左翼。
在往左,是並沒有歸納任何一個陣列的大批次諾曼騎兵,由死亡騎士隊長阿爾法子爵擔任臨時騎兵指揮官,他們負責攔截對方騎兵部隊,以及進攻對方步兵陣列薄弱環節,同時蘭迪希望他們能夠儘快搶佔戰場上的制高點,在左翼一處整個平原唯一的高地。
而蘭迪之所以將軍隊佈置成這種防守反擊的模樣,是因為心裡也有些害怕對方的騎兵,雖然此時此刻蘭迪在波美尼亞又獲得不少田產,普魯士,立窩尼亞,也都開闢出許多新田地,因而又能夠獲得補充,擴編自己的皇家騎士團,招募更多的重騎兵和其他軍隊。
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想讓這些軍隊南下參與此次戰爭,即使水陸並進,毫無阻礙,最快也要走三個月,蘭迪實在等不及了。
既然等不及這批援軍,蘭迪在計算自己麾下騎兵數量,連帶輕騎、重騎、正規騎兵不過四千,臨時徵召的軍隊中,倒也有一些非正規的騎馬民兵,封建騎士和騎士扈從,但是加起來也絕對不會超過兩千,法蘭西軍隊的騎兵數量應該在一千到兩千之間,也就是說整個聯軍十九萬大軍,聽起來很嚇人,但是仔細算起來騎兵數量才七八千,重騎兵三千左右。
另外蘭迪還有一支騎兵部隊,就是最近一段時間,從匈牙利各個遊牧部落中挑選出來的匈牙利遊騎兵,這些遊騎兵總數在五千左右,只是裝備方面稍差點,除少量富餘的人外,幾乎沒有著甲,而且武器裝備也並不強,近戰沒有盾牌,只有彎刀,遠端用的是射程和威力都不足的角弓,而非弓騎兵利器短複合弓,但是也聊勝於無吧!
在看對面希臘人,雖然在這之前和義大利人的戰爭中頗有折損,甚至在整體數量方面還比聯軍少兩萬,但是架不住人家騎兵多,鐵甲聖騎兵屢屢遭逢惡戰,五千鐵騎還剩三千多人。
近衛騎兵軍團損傷就更大了,一萬近衛重騎兵在之前的戰爭中損失不大,但仍舊剩下八千餘騎,各個軍團的東羅馬槍騎兵,加起來也有四五千,拉丁軍團的拉丁騎兵也受創嚴重,但也有近一千騎。
來自小亞細亞、克里米亞、北非的異教徒騎兵加起來也差不多有這個數字,新加入的匈牙利瓦達瑞爾弓騎兵在數量上,和蘭迪麾下的匈牙利遊騎兵差不多,但是個個都裝備來自新主子賞賜的好裝備,細緻的鍊甲短複合弓,騎兵圓形盾和更精良的彎刀,那些指揮官的彎刀上,甚至還鑲嵌著大小不一的寶石,刀鞘上花紋繁雜,看起來更像是藝術品而不是武器,也就是說希臘人的騎兵,總共有兩萬還要多,重騎兵一萬六千,是蘭迪的五倍。
五倍!
好恐怖的數字。
就這樣,蘭迪希望能夠用防守反擊的方式,依靠堅固的步兵線消磨掉對方的騎兵實力,再進一步反擊!
當然,在這之前蘭迪的戰略,還有最後一個小小的環節,就是之前說過的,最左翼戰場上的唯一一處高地。
“衝鋒!搶佔那座高地,在那裡進行防禦,援軍很快就會到。”
這便是蘭迪給自己麾下左翼輕裝騎兵下達的命令,三千餘騎職業驃騎兵以及芬蘭輕騎兵,向那一處無名高地衝去,同時在對面的巴西爾二世,也發出類似的命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