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青燈古佛是“禪”,清靜無為是“禪”,寒窗苦讀是“禪”,黎明百姓是“禪”,三從四德,或許也是“禪”···
有人看那江河湖泊,秀美之水,可以是“禪”;
有人看那奇峰峻嶺,壯麗之山,可以是“禪”;
有人看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是“禪”;
有人看那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可能也是“禪”···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有些人說這就是“禪”;
振興門派,發揚光大,有些人說這就是“禪”;
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有些人說這就是“禪”;
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有些人說這也是“禪”···
所以說,不同的人對於“禪”的認知,也是不同的!
天外雲捲雲舒,庭前花開花落,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禪”;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我們也可把它看作是“禪”···
“禪”可以是春風,“禪”可以是夏雨,“禪”可以是秋霜,“禪”可以是冬雪,“禪”,或許就在四時流轉之中;
當然,“禪”也可以是春日之花開,“禪”也可以是夏日之木茂,“禪”也可以是秋日之葉落,“禪”也可以是冬日之草枯,“禪”,同樣也可能是在四時草木變化之中;
於是有了,山青是“禪”,水秀是“禪”,風花是“禪”,雪月也是“禪”;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是“禪”!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是“禪”!
悟道修禪明本性,人生幾何也匆匆,是“禪”!
睡起有茶飢有飯,形看流水坐看雲,也是“禪”···
於是有了,打坐是“禪”,耕作是“禪”,悟道是“禪”,睡覺也是“禪”···
有人說,智者看山,是“禪”,仁者看水,也是“禪”,佛祖看世人,是“禪”,世人看名利,同樣也是“禪”。
壯麗之山是“禪”,秀美之水,是“禪”,世人熙攘,是“禪”,名利權財,是“禪”。
所以他們認為,“禪”有色,“禪”有聲,“禪”有形,“禪”有意···
於是有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可是···
我們不能說,“禪”就是入山修行,但是我們可以說,入山修行是“禪”;
我們不能說,“禪”就是浪跡紅塵,但是我們可以說,浪跡紅塵是“禪”;
我們不能說,“禪”必須青燈古卷,但是我們可以說,青燈古卷是“禪”;
我們不能說,“禪”必須四大皆空,但是我們可以說,四大皆空也是“禪”···
六祖慧能明心見性是“禪”,迦葉尊者拈花一笑也是“禪”…
所以同樣,我們也可以說,“禪”無形,“禪”無意,“禪”無聲,“禪”無色···
於是也有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佛門弟子修“禪”,可以是一盞青燈,一卷古經,一串佛珠,一杯香茗;
當然,也可以是一縷燭火,一陣清風,一方蒲團,一心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