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的新媒體價值在於品牌影響和產品價值,而搜尋引擎則是對內容的最好的催化劑。”希德帶著節奏感的聲音讓楊致遠和大衛·費羅等人聽得慢慢入迷。
“我本身就是做內容的。”希德笑著攤開手,說起這點,在場的眾人沒有一個會質疑希德在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很清楚傳統媒體的天然短板所在。”
“哦,怎麼說?”楊致元故意問道。
“好的內容和網際網路的全新形式的結合,才是新媒體的未來,好萊塢的那些老傢伙們還躺在功勞簿上睡覺,以為新世紀會和過去一樣。但是全新的網際網路媒介,將徹底改變一切。”
“新的接入形式,新的媒介形式,新的傳播方式。魯伯特·默多克和薩默·雷石東,花費數百億美元來佈局自己的傳媒王國,卻渾然不知自己完全在浪費資源和時間,為新媒介的未來做嫁衣。”
希德的話讓楊致元笑了起來,“所以,這才是你涉足矽谷的真正原因?”
“這不也是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合並的真正原因嗎?”希德微微一笑的說道。
雅虎在當今矽谷網際網路界是毫無疑問的領頭羊,美國線上為了確立自己的絕對優勢,而選擇與舊媒體的時代華納合並,這場驚天大合併雖然還沒有公開公佈,但在矽谷、好萊塢以及華爾街的高層圈子裡,早就已經盡人皆知了。
現在這種新舊媒體的結合形式,配上納斯達克的網際網路泡沫,讓所有人都高度認同希德的這番話。
楊致元與大衛·費羅相互意味深長的對視了一眼,隨即,楊致元開口道:“讓谷歌外包雅虎的搜尋引擎業務,也不是不可以。”
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不由得臉上一喜,如果不是知道希德的驚天逆轉大計劃,他們都幾乎要相信希德在楊致元等人侃侃而談的新舊媒體結合的計劃了。
“但是,谷歌打算怎麼合作?”楊致元的話讓谷歌一方的眾人不由得一喜,谷歌現在的優勢在於網頁搜尋+排位技術上的領先,但劣勢在於使用者數量上的稀缺。
再好的搜尋引擎,如果沒人使用,那又怎麼能夠成為主流呢?
而得到了矽谷網際網路企業中,使用者數量最多,增長速度最迅猛的雅虎的龐大使用者,那麼將谷歌變為全北美,乃至全世界人最認可的搜尋引擎的,這第一步棋,就算成功了!
希德轉頭看向拉里·佩奇,他立刻微笑著對楊致元說道:“按照使用者數量計費,每20000人次的使用者使用谷歌的搜尋引擎,我們就向雅虎收取1美元。”
這樣的盈利模式,幾乎就是在向整個矽谷喊:“谷歌的生存模式就是依託於入口網站來生存的!我們非常人畜無害!”
“這樣的模式我沒有問題,但是這個價格……”楊致元的心算能力迅速地計算出了相應的數字,如果按照使用者目前日均2億以上的瀏覽量來計算,谷歌一年就要從雅虎拿走1000萬美元以上的費用。
而1998財年,雅虎的利潤也才剛剛達到2500萬美元而已。這不是要把雅虎的利潤全給谷歌的節奏!?
“楊,你計算的基礎是日均瀏覽量吧。”拉里·佩奇一語道破楊致元的心思,“但是我們的收費基礎是搜尋引擎的使用次數,根據既有的統計資料和分析,網際網路使用者的瀏覽量和搜尋引擎的使用次數的比例,差不多在3:1的比例。”
“這樣的數量之下,我們谷歌每年能從雅虎收取的費用只有300萬美元左右,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搜尋服務,只會增幅雅虎引導使用者的效率。這一點對雅虎而言,是有益無害的。”希德豎起食指微笑著說道。
楊致元再度心算了一下後,再次與大衛·費羅討論過後,才說道:“那合作的事宜我們沒問題,但是具體的數字還我們的團隊討論過之後才能確定。”
“這沒問題,總要給我們的談判團隊留點工作才行吧。”希德打趣地話讓雙方不由的哈哈大笑起來。
————————————————————
1999年的12月底,一則新聞頓時打破了矽谷本就不平靜的水面。雅虎宣佈將把他們的搜尋引擎業務外包給專門從事此業務的谷歌公司,谷歌表示能夠與雅虎這家偉大的公司合作,非常榮幸。
而雅虎也表示,非常歡迎、並期待與谷歌的合作。
&nsn等其他入口網站的競爭對手的注意,負責msn的微軟副總裁幾乎立刻就撥通了谷歌的電話。
而作為雅虎最大對手的美國線上aol也對此事表示密切關注。
但緊接著,谷歌公司的產品經理瑪麗莎·梅耶爾在新聞釋出會上,就又公佈了一個驚天大新聞。
在今年下半年入股谷歌的那個神秘投資人不是別人,就是好萊塢神童希德·萊昂!
這個新聞立刻登上了《華爾街日報》的頭條——“好萊塢天才入侵矽谷!”
雖然希德大舉入股蘋果的新聞,對華爾街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但是入股一家現在還半死不活的矽谷二流公司,和從紅杉資本、kpcb嘴裡搶走谷歌,再又一力促成谷歌與雅虎這個當下矽谷寵兒的合作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這種太過具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很容易就被媒體冠以“世紀末的超級天才”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