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我和朋友們想進舊金山的一家夜店……”希德與瑪麗莎·梅耶爾等人邊向夜店的門口走,邊對電話對面說了幾句,然後他就結束通話了電話。
“我們到門口稍微等一會兒吧。”幾人隨即來到Ruby Sky的夜店門口,只見為數不少的男男女女被擋在門外,他們一邊焦急的與守衛交涉,一邊卻有不敢越雷池半步。
希德看得頗為有趣,不片刻,一個穿著黑色西裝的中年男子開啟大門走了出來。旁邊的守衛看到他,立刻打起精神的站直了腰桿。
當他環視門口時,希德精光閃閃的眼神恰好投了過來,憑直覺他覺得今天的貴客八成就是對方了。他隨即朝希德他們走了過來,他還低聲的試探著問道:“萊昂先生?”
“是我。”希德打了個響指微微笑著點點頭道。
對方定睛一看,立刻確定了希德的身份。雖然希德並非臺前的演員明星,但是對於在主流媒體上都露過臉,而且掌控火獅集團的他而言。這些夜店經理,反而會更清楚他這種好萊塢實權人物的臉孔。
對方微笑著把自己的胸牌展示給希德等人:“大家好,我是本店的經理。歡迎萊昂先生光臨本店。您的要求我們已經知道了,請跟我來。”
說著他轉身酒就領著幾人光明正大的從正門走進了Ruby Sky。
不得不說,這家夜店不愧是熱門的頂級夜店,精心設計的隔音大門將夜店內外,隔成了兩個世界。希德和拉里·佩奇等人一踏進大門,轟鳴的音樂聲立刻如潮水般湧了過來。
眾人入眼的是一條圓形的淡金色甬道,圓弧形的玻璃牆壁配上設計巧妙的燈光,給人一種暗夜輝煌的感覺。
跟著經理和幾名守衛穿過甬道後,眾人就來到了夜店的正廳。
佔據整個穹頂的藍色燈光,和不停變換顏色的炫目射燈充滿了暗夜的現代感,震耳欲聾的勁爆音樂不停的轟炸著幾人的耳膜。
此時一樓的正廳舞池早就擠滿了人,數不清的男男女女在DJ的電音下搖擺身姿。在正廳的中央和四角都設立了高高的站臺,穿著皮衣比基尼的舞女們,正在伴著電音在上面跳動起舞。
有夜店經理專門召集的幾名保衛開路,希德幾人還是比較順利的穿過邊緣的人群,從專用的樓梯上到了二樓的空中卡座。
希德幾人坐下之後,他們也沒什麼興趣下場跳舞。他們就著爽口的莫希託雞尾酒,繼續邊喝邊聊起來。
“不錯,現在的網際網路絕對是有泡沫的。”希德點點頭,他正在與拉里·佩奇等人聊起了今年最紅火的納斯達克的網際網路熱。雖然從時間上看,此時還遠在初創時期的谷歌,似乎與2000年的這次網際網路泡沫沒什麼關係。
但實際上身處暴風中心的矽谷,他們又怎麼可能毫無所覺?
“雖然現在整個華爾街,甚至連《時代週刊》都在嘲笑沃倫·巴菲特,但是他至少說對了一點。歷史上,任何事物連線方面的革命(鐵路、電報、電話、汽車、飛機、電視),都沒有給投資界帶來什麼真正的收益。”希德簡明扼要的談起了最近發生在“股神”巴菲特和華爾街之間的恩恩怨怨。
要說十年之內,沃倫·巴菲特人生中最難捱的時光,絕對是現在這個網際網路泡沫膨脹的時節。到了現在1999年的5月,納斯達克的網際網路股,已經開始展現其超脫地心引力的瘋狂漲勢。
沃倫·巴菲特雖然頂著“股神”的光環,但是作為有名的保守投資者,他卻從頭到尾都堅定地看空網際網路股,但在網際網路瘋狂上漲的當兒,他重點持有的幾家傳統公司(可口可樂、迪斯尼、美國運通等),卻在噁心的下跌。
而《時代週刊》在剛剛出版的夏季雜誌的封面上,公然羞辱了巴菲特。他們在封面上用大大的標題抓人眼球——“沃倫(巴菲特)你到底哪兒錯了?”
“那我們會不會受影響?”瑪麗莎·梅耶爾擔心的問道,話題扯上巴菲特這等人物,即使是她也不由得憂心忡忡起來。
“完全不會。”希德微笑著舉起食指,“雖然投資人不會在類似的革命中得到好處,但是作為公司則正好相反。不管是對資訊的獲取和利用,還是正常的公司成長。對於現在還不會上市的我們而言,根本沒有影響。”
“或者說,我們反而可以利用這次泡沫,得到更好的成長機會。”
希德的話讓謝爾蓋·布林好奇地問道,“為什麼?”
“因為泡沫終會破裂,而當肥皂泡破滅之時,所有過高評估的公司和資產都會跌倒谷底,而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