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就在這樣有驚無險的過程中進行,特別是進入荒野之後,主要的戲份就圍繞在三個主人公之間展開,所以沒有太複雜的大場景排程。如今的火獅團隊操作起這樣的場景,已經是拿捏自如了。
唯一的挑戰,倒是幾個沒怎麼騎過馬的演員,一天好幾個小時都要在馬背上度過,磨得他們腿腳破皮,這彷彿喜劇的段子反成了他們的最大挑戰。
接下來的戲份,從老警官與年輕騎警的爭吵,緝兇隊伍分道揚鑣,再到老警官帶著小女孩主人公前往荒野小店打探訊息。
在扮演老警官的傑夫·布里吉斯進了小店後,扮演主角的林賽就與店外的兩個印第安小孩四目相對。在老版電影中,這段的拍法顯然是要跟著老警官進入荒野的西部小店,與狡詐貪婪的店主好一陣鬥智鬥勇,然後再看老警官怎麼從店主嘴裡撬出匪幫的訊息。
但是希德這個版本既然是以小女孩主角的視角來拍,那麼鏡頭就止步於老警官進入小店。而僅用一種東方式的留白,來展現老警官的精明強悍。
在設計這段時,除了對照原片外,希德還參考了經典老片《七武士》中,最強武士夜間奪槍的場景。
所以希德並沒有照搬照抄科恩兄弟對這個場景的拍法,而是讓鏡頭跟在老警官的身後,一直推到小店門口,就在觀眾以為鏡頭要跟著進去的時候。
“哐當”一聲,甩上的大門不僅關上了外人,還隔絕了鏡頭。然後畫面一切,換到林賽身後的越肩鏡頭,看著兩個被老警官踢下去的印第安小孩重新爬起來。
然後在風鈴聲中,重新坐下的印第安小孩,騎在馬上的林賽。希德並沒有花太多筆墨,僅僅10秒之後,老警官就再度走了出來。
老警官在裡面打探訊息的時間,當然不可能這麼短,但是在銀幕上無事可做的時間,每一秒都會被無限放大,以現代觀眾的耐心,10秒已經是他們能忍受的最大限度了。
所以希德並不拘泥於實際的時間,而是把握對觀眾的感官時間,這也是一個導演的基本功之一。
在從小店得到匪幫的訊息後,他們一路追趕,途中還先後遇到了收屍體的印第安人,披著熊皮的鄉野牙醫等形形色色的怪人。
直到故事推進到夜間的山間木屋,一個小流氓的歇腳地。
故事的第一個真正高草終於出現,從木屋的煙囪裡不停的冒出青煙,顯然有人。一個鬍子花白的老警官和一個尚未成年的小女孩,怎麼對付這山間野外的流寇土匪?
老警官讓“麥蒂”拿著他的大衣爬上屋頂,守在煙囪旁邊。他自己則走到木屋門口,屋裡的土匪立刻察覺到外面的人。
“誰在外面!”
“我們想避下寒。”老警官說道。
“沒地方了,滾!”
雙方對問幾句後,對方不耐煩緊關上門窗。老警官一做手勢,林賽飾演的“麥蒂”立刻把大衣蓋在煙囪上,不片刻,老警官蹲在木樁後面,舉起長槍對準門口。
屋裡的道具組,立刻對著門縫放出青色的煙霧,與此同時,希德做了個手勢,攝影師立刻示意林賽行動。於是林賽向前渡步,與此同時抬著手搖攝影機的攝影師也跟在她旁邊。
“麥蒂”雖然小心翼翼的移動腳步,但木質的屋頂還是立刻發出了咯吱咯吱的聲音,最終還是引起了木屋裡的匪徒的注意。
“碰!”的一槍,一發子彈擦著她的腳轟開了木頭天花板。當然,這種爆炸也是道具師事先埋好的小型爆破物,看著聲勢驚人,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的破壞力。
木屋裡面的演員也按照事先排練的步驟,立刻開始朝外邊開槍,老警官“魯斯特”見狀立刻扣動扳機,裡面的演員應聲發出驚呼聲。
“我是聯邦警官,誰在裡邊?”老警官“魯斯特”開口喊道。
“一個聖公會教徒和一個廢物。”裡面立刻傳出叫罵聲。
“我是大公雞考伯恩,還有哥倫布·波特和五名法警。我們有一桶煤油,再過一分鐘,就點燃你們的木屋。”老警官“魯斯特”毫不猶豫的開口胡說道。
“你們就只有兩個人!”裡面的人看起來還不笨。
“有種你就試試。你們有幾個人?”老警官“魯斯特”接著糊弄到。
“就我們兩,但是我的搭檔中槍了,他走不動了。”裡邊的人被煙燻的一邊咳嗽一邊說道。
“你是艾米特·昆西嗎?”老警官“魯斯特”眼睛一眯厲聲喝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