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幾年特效電影有上升勢頭,但是根據福克斯內部的調查報告顯示,特效行業的發展前景卻並不被看好。因為特效電影的增多,好萊塢從98年底開始,特效工作室的數量就一路激增,行業競爭嚴重。
這就導致特效公司的價格被打壓,利潤變得非常低廉。
而特效公司又是以鏡頭數量來計算收入,同時還不計算返工和其他費用。而返不返工,是由電影公司說了算,這樣一來對利潤的擠壓就更加嚴重。
只有那些依託於大廠生存、而且底蘊深厚的公司,才能養得起這樣的工作室。比如盧卡斯影業的工業光魔,詹姆斯·卡梅隆的光風暴以及數字王國。
簡單來說,特效行業已經變成了電影業的製造環節,而我們都知道“製造”這種成本昂貴、利潤低廉,又浪費人力的工作最後都會怎麼處理——外包。
所以,20世紀福克斯其實從99年初的財報會議之後,就有了出售藍天工作室等特效部門,自身轉而專注於利潤更高的製片部門和周邊開發上的打算。
而他們原本是打算把藍天工作室,賣給業內另一家有名的特效公司——節奏特效工作室(先後參與制作了《X戰警》《指環王》《哈利波特》《飢餓遊戲》《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影片)。
現在火獅上門,正可謂是瞌睡來了送枕頭。
比爾·莫坎尼克盤算了一下之後,“那你準備出多少報價?”
“我想具體的細節,還是由我們雙方的團隊來具體商議比較好,畢竟這種事情,還是需要詳談的。”希德並沒有給出直接的數字。
比爾·莫坎尼克點點頭,這種好萊塢內部的交易,肯定會經過一個固有的討價還價。即使是比爾·莫坎尼克,也不會現在就定下確定的數字。
在談完正事兒後,希德和比爾·莫坎尼克寒暄了幾句,正準備離開時,比爾·莫坎尼克突然想起一件事,“希德,我記得你去年買了漫威娛公司是吧?”
“不錯。”希德眉頭一挑,他買下漫威漫畫的事情。在好萊塢圈內,的確也不算什麼秘密。但是在97年災難性的《蝙蝠俠與羅賓》之後,很多業內媒體和商業週刊都視漫改電影如洪水猛獸。
在這股風潮的影響下,不少人把希德對漫威漫畫的收購,看作是他年輕氣盛的“任性行為”。
雖然合計高達3億美元的收購價格,並不為外界所知,但是據分析,收購加債務怎麼看都超過2億美元的任性之舉,要是放在其他任何一家中型電影公司身上,都是傷筋動骨的打擊,就算是三巨頭齊聚的夢工廠也不例外。
但是在火獅集團立體化的運作之下,火獅影業、火獅電視臺、火獅唱片,三者聯動、層層爆發的盈利模式,讓火獅集團不管是收益額還是利潤率,都達到了一個讓同行羨慕嫉妒恨的地步。
所以收購漫威漫畫的,這個希德的“任性之舉”,並未造成什麼真正的損失。但也讓很多商業人士,把希德的性格描述為,年輕氣盛的娃娃CEO,出眾的天賦優勢和年輕氣盛的性格缺點同樣鮮明。
“怎麼,你的意思是?”希德不解的問道。
“我們福克斯手上有一個漫威的角色版權,本來新線影業是想買走的,但是最近他們因為籌備《指環王》資金不足,所以我想問問你有沒有興趣。”比爾·莫坎尼克摸了摸鼻樑解釋道。
“哦,哪個角色?不會是X戰警吧。”希德打趣地問道。
“哈哈,當然不可能。”比爾·莫坎尼克爽朗地大笑道。
《X戰警》作為明年20世紀福克斯的暑期檔拳頭產品,早已經制定好了詳細的計劃,現在劇本在正緊鑼密鼓的撰寫之中。
20世紀福克斯再怎麼大方,也不可能把他們從漫威那兒挖來的金山送走。
“是鋼鐵俠託尼·斯塔克。”比爾·莫坎尼克的話,讓希德的手猛地一抖,他手上的資料夾“嘩啦”一聲掉到了地上。
“怎麼了?”比爾·莫坎尼克奇怪的問道。
“唉,昨天的奧斯卡玩得太瘋了,今天精神一直不怎麼好。”希德臉色一轉,立刻換上一副苦笑的表情解釋道,“真是讓你見笑了。”
“不,哪裡的話。希德,你也要保重身體啊。”比爾·莫坎尼克聽到希德的解釋,這才恍然大悟。
看到自己成功的掩蓋了讓自己心神激盪的真正原因後,希德把自己緊緊握住的拳頭藏到了背後。
Mother、F—!!
鋼鐵俠!居然是鋼鐵俠!
作為第二個大計劃的開場角色,鋼鐵俠的流失在外,一直是希德心中不可言說的痛。
買下漫威之後,希德本來一心歡喜,想要好好盤點一下手上的超級英雄。結果翻到第一個角色鋼鐵俠的時候。
斯坦·李老爺子就說,那玩意兒早就被賣了。
當時的希德氣的差點掀桌。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今福克斯主動送上門來,這比爾·莫坎尼克簡直就是好人卡的典範代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