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就是順勢而為。”希德笑著點點頭,“總結得很好啊,雪莉。”
“謝謝。”雪莉·桑德伯格也笑著答道,然後她臉色一轉問道:“那想必,你也知道了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大眾傾向了吧。”
希德帶著深邃的眼神深深看著雪莉·桑德伯格,而她也毫不退避的用她那雙明亮的棕色大眼睛迎上來。
良久之後,希德微微一笑:“當然!就是——幻想!”
“幻想?”雪莉·桑德伯格靜靜思索起來。
“因為我們現在離千禧年,僅有一步之遙。過去近百年,我們所有人對21世紀的幻想,都是不可思議的未來世紀的感覺。比如,只要到了21世紀,我們就能夠輕易的享受星際旅行,人類能夠像古代神話裡的先知和神明一樣長壽健康等等。”希德的話不由得讓雪莉·桑德伯格笑了起來。
“你是說那些科幻小說吧?”她笑著反問道。
“那個的確是一個證據。”希德點點頭,“但更重要的還有現時,市場上的反映。《星球大戰前傳》和《駭客帝國》都不約而同的選在明年上映,這決不是巧合。而奇幻小說的鼻祖《指環王》的電影版也在籌備之中。”
“這麼多帶著幻想元素的大片,扎堆的出現在現在這個時期,足以證明我推論的正確性。”希德自信的說道。
“恩,我同意。”雪莉·桑德伯格簡明的贊同道,“那火獅影業也要拍攝幻想類的大片嗎?”
“Well。”希德笑起來,“你有沒有看過我剛上市的新書《加勒比海盜》?以及我已經買下版權的,下半年會在美國上市的英國兒童文學《哈利波特》呢?”
“哦——,看來你已經做好謀劃了?”雪莉·桑德伯格眼前一亮的說道,老闆有戰略眼光,這是她最喜歡的。
“只是盡我所能而已。”希德“謙虛”的笑道,然後他臉色一轉,“但這只是一個方面而已。”
“還有別的?”雪莉·桑德伯格眼珠一轉,“你剛剛不是說一個時代,只有一個主流脈搏嗎?”
“不錯,主流脈搏的確只有一個,但除了主流,還有分支市場。”希德從會客桌上抽出一份檔案,遞給雪莉。
她接過一看,當先一頁是一份1996年的《綜藝週刊》的影印件,“這是?”上面是一篇名叫“小成本恐怖片《驚聲尖叫》意外票房大賺,有何緣由?”的新聞報道。
“這是96年《綜藝週刊》對當年一部意外賣座的,低成本恐怖片《驚聲尖叫》的一篇專業新聞。”希德解釋道。
“當時這部片子成本很低,只有1500萬美元,也沒有太大的宣傳力度。但就是這麼一部原本根本不起眼的影片,卻在96年底這個算不上好的時間。在北美狂砍下破億的票房,在海外也拿下了7000萬票房,最終達到讓人恐怖的接近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希德介紹的幕後資訊,讓雪莉·桑德伯格妙目明亮。
“那是為什麼?”她好奇地問道。
“你可以看看下一頁,我勾出來的重點。”希德笑著說道。
雪莉·桑德伯格翻到下一頁,上面是一段《綜藝週刊》的分析片段:“雖然影評人對《驚聲尖叫》的評價兩極分化嚴重,但這絲毫阻擋不了年輕觀眾們的熱情。他們成群結隊的在電影院門前排隊等候進場。”
“根據我們的採訪,選擇這部影片的青少年們紛紛表示,周圍的朋友、同學都在討論這部電影。他們覺得這部電影的惡搞和驚悚元素,非常過癮刺激。而故事主人公設定為高中生的這一群體,也讓他們充滿了代入感。”
“一個接受採訪的男孩兒表示,他們已經厭倦了充斥銀幕上的施瓦辛格和史泰龍,他們想看到更多切合他們生活的電影,即使那只是一部恐怖片。”
“這麼說,現在正有一個嗷嗷待哺的青少年群體,等待著符合他們期望的影片。”雪莉·桑德伯格抬起頭,用俏皮的話總結道。
“正是如此。”希德打了個響指說道,“在傳統的電影業,是把18~34歲的觀眾分為一個統一的‘年輕群體’。但是透過《驚聲尖叫》就能看出,一個更年輕、更叛逆的群體正在崛起,我稱其為——千禧青少年。”
“你可以看看下一頁。”希德提醒道,“這裡我就列出了他們的由來和市場潛力。這批即將在千禧年前後,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實際上就是從80年代到90年代,這兩個10年(decade)之間出生的年輕人。根據官方的術語,他們被稱為Y世代(GenerationY)或千禧年世代(MillennialGeneration)。”
“其實說白了,千禧一代,就是我自己這代人。”希德笑著說道,“而從人數上來說,千禧一代至少有8000萬人之巨,甚至還高於二戰之後的嬰兒潮一代(7800萬人)。而我們這批14~23歲之間的青少年,將成為擁有自己獨特品味的新生代觀眾。”
“8000萬人!的確是個相當龐大的分支市場啊。”雪莉·桑德伯格驚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