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的清晨總是清甜而凌冽的,在不長的街道兩側,滿是彷彿矗立到天際的摩天大廈。
雖然去年的911恐襲,讓紐約、特別是曼哈頓的居民們一時間患上了高層恐懼症,不少人不是換到低層的公寓,就是搬到長島的別墅。
但是對永不停歇的華爾街玩家們來說,利於高處俯瞰眾生才是他們的最愛。
當卡爾·伊坎搭乘電梯來到曼哈頓通用大廈的47層樓時,這裡已經有不少人默默地開始上班了。
一路走來,整間公司沒人敢主動向卡爾·伊坎打招呼,而他也肅然著臉色,步伐穩健的走向自己的辦公室。
雖然卡爾·伊坎已經年過60,但是年富力強的他,一向與沃倫·巴菲特看齊,而華爾街也沒有人敢說他狂妄。
後來小李子和老馬丁拍過一部有名的《華爾街之狼》,說的是臭名昭著的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特的詐騙故事。
但是一輩子就玩了點垃圾股和欺詐手段的喬丹·貝爾福特,根本配不上“華爾街之狼”的稱號。
真正的蒼狼是有膽氣把利牙對準那些上市的大企業,用狠辣但合法的金融手段,來從大象身上割肉的大玩家。
而對於真正的華爾街玩家而言,卡爾·伊坎才是當之無愧的“華爾街之狼”。
早從1985年,對環球航空漂亮乾淨的惡意收購開始,卡爾·伊坎就成為了華爾街最臭名昭著的“企業掠奪者”。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卡爾·伊坎嫻熟的運用槓桿收購、惡意收購、委託書之爭、要求董事席位、藉助媒體、煽動小股東等各種資本和非資本手段,購入了近十家上市公司的大量股份,透過威逼利誘董事會和管理層賺取了幾十億美元的利潤。
《福布斯》雜誌把他稱為“美國商界最危險的人。”
而《財富》雜誌則說他“可能是這個星球上,為股東賺錢最多的投機者。”
《華爾街見聞》則簡單直白的告誡任何想要參與這盤遊戲的人“如果你阻礙伊坎的道路,那麼他會毫不猶豫地掃除你。”
如今,他開始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當今世界最大的娛樂巨頭。
“AOL時代華納為了購買其歐洲部貝塔斯曼,為其支付利息,多支付了70億美元,債務因此攀升到280億美元。”
卡爾·伊坎翻看著最新的《華爾街日報》,在娛樂商業版的頭版頭條,就是關於如今好萊塢第一巨無霸AOL時代華納的新聞。
只是這個新聞實在稱不上是什麼好訊息。
“可惜可惜。”卡爾·伊坎一邊翻看,一邊情不自禁的自言自語道。
當然,他可不是在可惜AOL時代華納的失敗,而是在“可惜虧損還是不夠大啊。”卡爾·伊坎摸了摸下巴說道,“這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在的AOL時代華納還是太大,不好下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