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不同的是,電視版權可以透過後續的第二輪、第三輪等等繼續收費,而錄影帶和DVD的後續收入來源,則主要是銷售和租賃抽成。
其實從這方面也不難看出,好萊塢電影收入,早已經擺脫了對票房的依賴。擁有眾多的周邊收入來源,讓電影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加多元化,但這並不意味著票房無足輕重。
就像電視版權和錄影帶授權費一樣,票房往往是所有周邊收入的基礎,最能直接反應影片受眾的多寡。
畢竟,誰也不會指望一部票房只有幾百萬美元的小眾片,與一部票房收入上億美元的主流商業片去拼周邊收入。
所以《哈利波特》這樣響亮的票房炸彈,理所當然的就成為了所有周邊廠商熱議的焦點。
而在《哈利波特》票房成功的同時,另一個重要的資料也被《華爾街日報》指了出來,在進入電影院觀影的觀眾中,有70%左右都是17歲以下的年輕人。
這個權威資料的出爐,立刻點燃了玩具公司們的熱情,而其中最有實力拿下《哈利波特》這個專案的,當然還是北美最大的兩家玩具大廠——孩之寶和美泰了嘛。
其中前者是以變形金剛、特種部隊等一系列,男孩向的玩具來稱霸市場的;而相對的,美泰則是以大名鼎鼎的芭比娃娃為當家王牌的女孩向玩具。
“這兩家公司,美泰的經營比較穩健,一直都是以他們當家的芭比娃娃為主。而孩之寶則要激進得多。”影片電話對面的雪莉翻了翻資料說道。
“哦,他們幹過什麼?”希德問道。
“嗯,最開始是和盧卡斯影業達成了《星戰前傳》的專屬玩具權。”
“那他們不是賺翻了嗎?”希德淡淡的笑道。
“不,恰恰相反。”雪莉搖搖頭,“他們賠了。”
“哈?”希德也懵比了,“《星球大戰》還能賠錢?”
“很不幸,但的確是。”雪莉雖然在點頭,但是臉上卻止不住的笑意。
“什麼原因?”
“過度開發。”雪莉解釋道,“孩之寶花了9億美元買斷了《星戰前傳》的玩具版權,但是為了儘快回本,他們就一口氣推出了70多種周邊玩具。搞到市場完全吃不下,連鐵桿星戰粉都吐槽起來。”
“他們同時還從RB任天堂手中,購買了《精靈寶可夢(口袋妖怪)》的玩具也不暢銷,‘雙管齊下’,孩之寶前幾年虧損44億美元。”
“那後來呢?”希德問道。
“後來,他們就不得不500萬美元,把《變形金剛》的影視版權賣給了我們啊。”雪莉笑盈盈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