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希德又追加一句道:“我不知道你是CAA,還是AAC,但是《蜘蛛俠》是我的故事,我的電影,我的公司。”
希德毫不客氣的話,讓對面的人表情頓時都有些尷尬。
倒是阿里主動開口向託比·馬奎爾的經理人埃裡克問道:“埃裡克,託比之前的片酬水準是多少?”
“400萬美元。”埃裡克立刻擠出笑容回答道。
“那託比之前主演過商業片嗎?”阿里接著問道。
“沒有。”埃裡克搖頭道。
“那麼《蜘蛛俠》不正好可以作為託比,進入主流商業圈的跳板嘛。”阿里和顏悅色的向埃裡克和託比·馬奎爾介紹到。
一旁的大衛·奧加特這才明白過來,希德和阿里這是在玩紅臉白臉的把戲,這讓他不禁有些火大。
“但託比可不是那些沒演過電影的小演員。”大衛·奧加特忍不住插嘴道。
“哦,那我們是請來了湯姆·克魯斯,還是布拉德·皮特?”希德帶著淡淡的冷笑問道。
這不由得讓大衛·奧加特有些語塞,現在這個01年初的當頭,就連小李子都還離未來那個萬人迷相差甚遠。而湯姆·克魯斯和湯姆·漢克斯都是花了20年的打拼,才進入好萊塢***酬圈的。
所以一片成名的神話,現在看起來更像個傳說。
而且,片酬和片約這種事情,本來就是根據電影公司和演員等,多方參與者的勢力強弱對比而定的,這種事情原本就沒有一個硬性的標準。
而很多被電影公司授予很大許可權的導演,就會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演員,而對其開出的天價分紅要求全盤應允,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嘛。
“歷史上”索尼對於《蜘蛛俠》專案,其實也有這樣的問題嫌疑。
原本索尼對《蜘蛛俠》抱有的期望,最多也就是想像《X戰警》那樣小賺一筆,再加上索尼從沒拍過漫改電影,所以就對導演山姆·雷米非常放權。
這就導致了在《蜘蛛俠1》大爆之後,託比·馬奎爾的片酬就像收不住韁的野馬一樣狂奔猛彪,最終以4000萬美元的片酬加分成,創造了當時好萊塢第一的演員收入。
“大衛,我看你還有點腦子不清醒,我就來幫你理一理。”希德冷笑著,忠實的扮演著紅臉的角色。
“既然我能夠把兩個籍籍無名小演員,變成年輕人最愛的偶像傑西卡·阿爾芭和克里斯·派恩。那麼我也可以把任何一個今天的小演員,變成明天全美知名的蜘蛛俠。”希德淡淡的冷笑,雖然讓對面的三人不太舒服,但卻的確說到了點子上。
好萊塢沒有不可或缺的演員,更何況是像《蜘蛛俠》這樣的商業電影,要說有什麼人覺得自己不可或缺,那肯定是得了自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