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還是低估了臺下黃巾眾們對於黃天再起的狂熱,刻鐘有餘,呼聲不減。
張瑜看著這些狂熱的信徒,好像有點明白了,黃巾就是他們的信仰,為信仰而狂熱呼喊,似乎也沒有什麼。不過臉色沒有那麼好便是了,自己還要快些下臺去,若是這般叫喊,自己何時才能下臺。
楊奉見著張瑜面露難色,曉得自家少主心意,故而上前擂鼓,止下萬千吶喊聲,畢竟,少主還沒開始正式的儀式,待到儀式完畢,再喊口號,也不遲。
口號聲音終於還是平息下來,也不知臺下漢帝劉協聽了是何種感想。
張瑜自己都顧不及,自然也不會去顧及劉協。
只想著快些把孫夏教給自己的那幾句話說完,快些完事,離開這破地兒。
聲音有些僵硬,不過說的倒還算流暢,三言兩語,禮畢話畢,舉劍問天,焚香祭奠,這些當然也是在楊奉等人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
忙忙碌碌,張瑜總算在懵懵懂懂之中,完成了所謂的儀式,鬆了口氣,向楊奉使了個眼色,示意下臺去了。
楊奉點頭,少主年少,接下來的一切就讓自己來做便好。
得到楊奉的肯定,張瑜心中的大包袱,總算完全拋下了,再也不用在無數目光之中瑟瑟發抖了。
趕著下臺,愉悅至極,就連剛剛絆倒自己的木塊,看起來都有變得些可愛了。
還未走出兩步,臺下傳來讓張瑜還有楊奉都沒有料想到的聲音。
“且慢!”
“休走!”
兩聲叫停,如針刺一樣,刺痛張瑜的雙耳。
果然沒有想象中的順利,還是出事了。
停住腳步,尋著聲音望去,叫住張瑜的乃是兩個黃巾將領。
“不知兩位將軍如何稱呼,為何喝住小子。”張瑜拱手,很有禮貌地問著臺下兩人。
不等他們回答,楊奉倒是先給出了答案,怒斥臺下二人,
“李樂,胡才。你們二人膽敢以下犯上,這樣對待少主,可是死罪!當真不怕耶?”
原來這兩人喚作李樂還有胡才,張瑜記下了兩人的樣子,也不知誰是李樂,誰是胡才。
“不知二位將軍,喚我何事?”
“不知何處山野孩童,要我等稱為少主?豈不可笑?”
“李樂,安敢質疑少主身份!汝不見大師當日之劍,忘乎當日之誓耶?”楊奉好像比張瑜還心急一些,一個健步上前,一手指著張瑜腰間寶劍,一手指著那說話之人,反問之。
“某自然記得一清二楚,可是某可不知寶劍真假,就算為真,某也不知是不是這小賊偷盜而來!是不是啊弟兄們!”
身後眾人竊竊私語,有幾分認同李樂的話。
“李樂兄弟說得十分有理,如何證明這孩童就是主公的孩子,單憑一劍,可不足以說明!”身旁胡才亦開口,同意李樂的說法。
聽這話,楊奉徹底被激怒了,抽出大刀,指著兩人的大罵,“李樂,胡才,你們兩個莫要在此妖言惑眾!”一併而起的,還有孫夏韓忠二人。
劍拔弩張,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