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總是越刮越大,越刮越緊的。
等到“打擊倒爺”的效果真傳導到了第三環,那已經不是幾座城市的投機市場奔潰,或者是一個城市的夢想破滅了。
1985年7月31日,隨著國內報紙發表了國家通訊社一篇針對汽車亂象的電訊。
我國最南端海島上發生的“汽車狂潮”也被尖針刺破了,一島之地由此陷入惶恐的噩夢之中。
當上級明令堅決剎車的訊息傳來,那些利益攸關的人誠惶誠恐,只怕生意砸鍋,血本虧光。
趕著出島的汽車擁擠在碼頭上,形成了瘋狂的衝刺之勢頭。
海口碼頭進入了二十四小時連軸轉的狀態。只要能載運汽車的貨船全成了搶手貨。
不是在運輸汽車的路上,就是在往船上裝車。
而為了爭搶這有限的資源,所有人都拼了命,不但得託人找關係,而且得砸錢。
甚至就連把車弄進碼頭,都得交門票錢。
進停車場還要向看管汽車的人進貢。
最關鍵是碼頭排程,要想把車弄上船去,這是最要命的一關,不過這關就沒法把車運走。
碼頭裡有塊地方甚至變成了專為方便送禮做特殊生意的熱鬧集市。
各種各樣的小攤,香菸、美酒、港式時裝、電鬚刀、收錄機和錄影機任君選購。
不論歸誰,都可以公用的名目開發票供買主回去報銷,多數都是汽車檢修費,或者機油、水箱、工具袋等等。
想運汽車的人向碼頭工作人員敬送的香菸裝滿了汽車,碼頭的人再把車子開到攤販處,卸下香菸,週而復始的售賣。
但就是這樣,也有人送禮白送。成了得不到人任何回報的倒黴蛋。
比方說有幾個從常德來的人,幾乎把帶來的錢都用來買車了。
找到碼頭管排程的人好說歹說,竭盡所能送上了四條“三五”,說好第二天下午頭一船輪到他們的四輛車上。
可第二天他們高高興興趕到碼頭卻沒能上船,因為有兩個京城人用十條香菸和一千塊錢一起砸出,搶了他們的船。
常德人再找沒人理睬,因為這天負責的排程已經不是昨天的負責人了。
他們還能怎麼辦?
再送禮無能為力,只能滿臉悲痛的蹲坐在地上,望著載著別人的汽車遠去的船隻一片迷茫,慘然落淚
但他們就是最倒黴的倒黴蛋兒嗎?
不!那兩個僥倖得逞,搶先一步帶車登船的京城人也沒得著好兒。
因為就在他們即將看到海峽對面大片陸地之際,船上的電臺傳來了不好的訊息。
原本目的地的線人,透過電臺告訴他們,有“打擊辦”的船隻出海“捕”了。
而且至少十隻船,專抓運送汽車的船隻,讓他們儘快轉向,駛往別的地方躲避。
結果還偏偏就在說到最要緊問題的時候,電臺還出故障了,與陸地那邊失去了聯絡。
無論船老大怎麼拍打,電臺也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