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無比幸運了。
關鍵是他還懂得,別人虧的時候,自己不虧也是賺,未來還會有更多更好的吃貨機會。
就憑這個想法和他逃出來的那些資金,他已經敗中取勝,完成了一半的最初目標,實質性的成為了滬海郵王了。
雖然加冕典禮不夠風光,甚至有點屁滾尿流的狼狽,可王就是王。
等到浪潮平息後,他就是滬海郵市上說一不二的主兒。
甚至對於操縱滬海郵市的行情來說,他的權柄反而比起牛市時,還會更重,會更省力。
另外,滬海郵市上還有另外一個幾乎完全脫逃幸運兒,也得提一提。
那就是和寧衛民合作愉快的“朱三萬”。
市場大了就會有偶然個例,“朱三萬”這人心寬體胖,不容易鑽牛角尖,而且年紀大了,性子越發慢吞吞。
雖說是被寧衛民當了槍用,可他把鼠票從滬海郵市上拋售之後,畢竟套出了大量現金。
再加上她又怕賀軍盯上自己,想仔細看看風色再說。
一時間,他就沒急著找個新專案投入大筆現金,就連跟風炒熊貓也是隻拿個兩三萬小玩玩。
所以不管是誤打誤撞吧,還是小心謹慎,反正市場暴跌來臨的時候,正好是他手裡現金最多,神經也最敏感的時候。
那他跑起來還能不快嗎?
別人還在愣神沒反應過來的工夫,他已經把自己所有存貨都拿到市場上甩賣一空了。
身家一舉突破六十六萬大關。
瞧這數兒有多吉利。
如果單從收益率上來看,他很可能是這撥牛市裡滬海收益最高的第一名了。
不過有點可笑的是,“朱三萬”坐看郵市暴跌,除了必然的慶幸之外,他內心還充斥著對寧衛民的感激。
他居然認為都是靠寧衛民的“好心”提醒,自己才能躲過一劫。
甚至感動得等不及寧衛民再來滬了,主動打了個長途電話到京城,問寧衛民的境況,怕他淪陷在這場災害中無法自拔。
雖然電話裡,從頭到尾沒提到一個“錢”字。
可老朱的言外之意,卻隱隱有要當“模子”,可以給寧衛民提供一定經濟資助的意思。
模子就是楷模。
八十年代的滬海剛剛流行一句話,叫“做模子是痛苦的!”
因為做這種人,往往要割肉放血,又叫“吃痛”。
反過來,山東人的算,滬海人的算,滬海人在經濟上的態度,卻是全國人民家喻戶曉的。
滬海人有出名的“三不借”嘛,老婆不借,身份證不借,鈔票不借。
在滬海生活, 可以沒本事,但必須會算,俗稱“門檻經”,又叫“刮皮鬼”,是處世第一功。
滬海人甚至能算計到“一雞三吃”,用洗臉水衝小便,洗菜水衝大便,淘米水洗碗的地步。
哪怕滬海的戇大也是“門檻賊精”,最大特色是“戇進不戇出”。
所以老朱的這種人情溫度可真是讓人太意外,也讓人太暖心了。
這就讓寧衛民在結束這通電話後,還真是替老朱全身而退高興,同時也不免有點汗顏和慚愧了。
忍不住心裡滴咕,這位也太實誠了點,怎麼比京城人還局氣呢。
他到底是不是滬海人啊?
瞧這事兒鬧得,這不是讓我賣了,還替我數鈔票嗎?
為您提供大神鑲黃旗的國潮1980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八百三十七章 津滬兩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