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酒宴之中出乎意料的收穫頗豐,讓寧衛民心花怒放,喜出望外的話。
那麼在酒宴結束之後更讓他沒有想到的額外收穫,就有點讓他觸動靈魂,心酸得不是滋味了。
那是一份他根本從沒惦記過的珍貴禮物,是葡萄常的後人常玉齡師傅送給他的。
要說這位年過七旬的老太太,也真是沉得住氣。
從今天她坐著小車來,見到親自迎賓的寧衛民互相客氣寒暄。
然後等到頒獎大會開始,寧衛民把老匠人們都請上臺,挨個給全場嘉賓介紹,請他們接受大家的掌聲。
再到宴會開始,寧衛民過來給老匠人們敬酒,每人發了一份不菲獎金。
她一直都是不動聲色。
最後直到宴會徹底結束,大部分客人已經離去,老匠人們也被寧衛民一一送上小車。
她作為自己這桌兒最後一個離開的人,在宰牲亭大殿之前,只要一步邁出這個院就要上汽車的最後檔口。
老人家才突如其來的停住腳,拉著寧衛民走到偏僻處。
然後從自己的包裡拿出一個牛皮紙包著的物件,遞給了寧衛民。
開始了一段只有他們兩個人才知道的對話。
當時也不知是冷還是激動,老人的手有點顫抖。
寧衛民也沒多想,知道常玉齡肯定有話說,就先把東西接了過來。
開啟一看,裡面是個小匣子,應該是樟木的,還嵌了螺鈿。
只是年頭久了,保管不善,螺鈿掉了不少。
而且木匣子也開裂了,已經算是半廢了。
“常師傅,您這是……”
“你把它開啟……”
寧衛民便再度動手。
裡面的物件居然是一些紙頁已經發黃,用小楷寫就的筆札。
還有一個滾圓的翡翠扳指,玻璃種,帝王綠……
“這是西太后的賞物。”
沒容寧衛民細看,老太太指著扳指的一句話就立刻讓他吃了一驚。
“這是您祖傳的物件呀!還是御賜的東西?”
寧衛民隨之就熱切地把目光投射在了翡翠扳指上。
雖然喜歡古物的內行,都知道這行裡有一忌諱,千萬別信故事,只認東西。
可常玉齡的為人,還有這扳指的翠色,幾乎馬上就讓寧衛民相信了這是真的。
“哎,這東西到我們家有一百來年了。是打我祖宗那會兒傳下來的。我們家的葡萄,當年不就是因為給西太后祝壽才出了名嗎?老太后當年除賜了一塊‘天義常’的匾給我們家,賞了一個‘富貴常在’的口諭名分給我曾祖母,還賞了這麼一個扳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