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儘管京城郵市作為這個國家的投機市場,仍然處於特別幼稚階段。
但幾乎所有參與郵票買賣的人,都很瘋狂。
為什麼?
就因為郵票市場帶來了一種“躺著就能掙大錢”,不費吹灰之力,予取予求的錯覺。
此時的共和國又實在沒有多少可供老百姓投資的渠道。
於是郵市就成了許多手裡有閒錢的人有效擴大個人財富的不多選擇。
在人們習慣性的一擁而上下,郵市又缺乏監管,規範性又弱。
於是漲到天上去也沒人管。
在暴漲的價錢下,人們自然而然的忽視一切風險。
以至於真的暴跌來臨之時,參與其中的人才發現一個慘烈的事實。
敢情一個不留神,這看似參與資金要求極低的小小郵票,也是可以讓人蝕本到吐血的。
這個時候,他們同樣習慣於一鬨而散,割肉跑路比誰都果斷。
畢竟這個市場可沒有什麼漲停、跌停,想想你就知道這種“瘋狂”有多可怕了。
這種瘋狂,實際上折射的是人們對於財富的渴望,對於金錢的態度。
這種瘋狂,必然會在市場上催生出許多魑魅魍魎,數不清的陰謀詭計。
就譬如如今郵票販子裡的大戶,就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單打獨鬥了。
他們再不像過去那樣吃散票,就為了做筆甜買賣,靠一唱一和重點忽悠被他們盯上的大魚。
如今的他們全是吃整版票的,需要的是廣撒網,不論大魚小蝦小魚全要。
甚至在逆境中已經學會了彼此聯手,懂得心有默契的造勢,靠虛張聲勢吃散戶來自救。
他們有的人,居然還懂得聲東擊西和四兩撥千斤,知道用頭部的郵票引發裙帶效應。
10月17日的中午,對郵市最近一直重點關注的寧衛民,在得到了羅廣亮和小陶從市場上傳給他的第一手詳細報告後,也不禁有點佩服這些郵票販子們,適應市場的能力真強!
看來,幹什麼經濟利益都是最大的動力,那是錢在逼著人進步,逼著人往前走啊。
而且還別說,郵票販子們採取的這種辦法簡單歸簡單,下作歸下作,但確實管用啊。
類似的手段在未來三十年一直被廣泛應用著,只不過程度略有差別,過程稍微複雜罷了。
要知道,我們國人的盲從性和賭博基因太強大。
大部分人都是主觀情緒決定一切,糊塗起來是真糊塗。
證據就是平日買根黃瓜都得跑仨地方的主兒。
拿錢入股市,居然隨便聽陌生人的一句話就敢下單。
可想而知,由這樣的散戶為基礎構建起來的投機市場,假訊息的威力有多大?
真要能煽動大眾的情緒,資金聚少成多,效果是非常可怕。
否則日後的股市,也就不會有那麼多莊家靠著吃散戶的血肉迅速發家,揚名立萬了。
不過話說回來了,就寧衛民做莊的生肖票而言,這些小魚小蝦卻翻不起什麼浪來。
他一點也不擔心有人能逆勢而為,把他砸下去的品種再拉起來,破壞他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