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寧衛民,他也沒閒著,而且他玩的更大,把事兒做得更絕。
正好這次回來他要跟合作唱片公司結賬,斐翔、張嬙、崔見的個人專輯,還有松本慶子的《李香蘭》電影原聲專輯,這些已經發行且持續熱賣的磁帶,都有尾款要結。
同時寧衛民還肩負著再度在內地發行《摘金奇緣》電影原聲專輯的任務。
這樣一來,他就從唱片業務裡東拼西湊搞了個七八百萬,然後乾脆全部梭哈,他直接坐著汽車跑到人家酒廠,登門去買貨去了。
這下可好,什麼大興酒廠,牛欄山酒廠,還有通州酒廠,廠領導們見到他這麼個財大氣粗的買主兒簡直像看見了救星。
因為還沒有適應越來越活的經濟狀況,這些酒廠一直就為庫存積壓頭疼呢。
現在都覺得機會難得,為了儘可能出清存貨,主動給寧衛民按出廠價又打了一個八折,而且還願意派車運輸,送貨上門。
對於寧衛民提出想為康術德的小酒館買點散酒的要求更是滿口答應。
人家甚至都不要錢了,搶著白送。
畢竟散酒不值錢,一噸才合幾個錢?
什麼毛八啊,毛三啊,那都是按照價格叫的名兒,聽著就賤。
何況康術德的“大酒缸”裡也只有六口大缸,都裝滿了才多少?
實事求是的說,現在這些酒廠對散裝白酒甚至都有停產的意願了,誰也不愛生產這些價格低,卻又不掙錢的玩意。
總之,這筆買賣談得很順利,根本就是買方市場,幾乎就沒有價格上的交鋒,大部分的滯銷貨就全成了寧衛民的菜了。
寧衛民甚至為了這筆買賣在京郊雙井那邊直接包下了一個兩萬平米的倉庫,讓羅廣亮幫他找了二十來個人,專門用來儲存和看守這三個酒廠的存貨。
逐漸從各大酒廠送到這倉庫裡的貨,從數量上恐怕就連糖業菸酒總公司的庫房都給比過去了。
誰要來了,誰都得看著眼暈啊。
除此之外,寧衛民還一個子都沒掏,就順帶著把康術德的“大酒缸”裡的幾口酒缸重新灌滿了,一下子就讓老爺子的買賣成了沒本兒的買賣。
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字面意思。
說白了,這些散白那都算是搭頭兒,就沒一個酒廠好意思為這點事兒再找寧衛民要錢的。
只能說,這個世界,資本的力量實在強大的可怕,那真是人越有錢就越有錢。
馬克·吐溫那《百萬英鎊》的故事太有現實意義了。
當然,買到低價的便宜貨固然欣喜,但低價吸貨,囤貨上漲,通常都會要付出一定的時間成本。
就像買了股票,雖然買在了最低點,但持續一兩個月的震盪休整,也會讓人心焦難熬。
而寧衛民最幸運的就是,這方面他居然也實現了無縫銜接,幾乎是剛完成囤貨之舉,就迎來了價格的上漲。
很快,時間就來到1988年8月。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特殊月份。
因為按照廣東人的說法,這一年的這個月,總共有著三個“發”。
所以這個月,人的財運最旺,對商人們來說或許是二十世紀最賺錢的一個月。
別說,這種論調雖然透著玄學的味道,但也不能說完全就是錯的。
起碼對寧衛民來說,這個月還就是該著他賺得盆滿缽滿,到處接財的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