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早從明治時代,日本就開始推崇匠人文化,1955又建立了“人間國寶”認定製度。
日本政府將那些大師級的藝人、工匠,經嚴格遴選確認後保護起來,並予以雄厚資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藝的流失。
所以在日本人的眼裡,一直認為純手工製品就代表著高階,本身就值得高價。
偏偏寧衛民從國內運送過來的那些工藝品,因為國內的人工成本實在低廉,即便是算上託運費,成本也低到不可思議。
哪怕一個草編昆蟲和繡花荷包,也能賣個六百円。
漆器化妝盒或者是小梳子一千八百円。
料器菊花胸針三千六百円。
刺繡團扇、香扇、宮燈四千八百円。
寶玉的通靈寶玉,寶釵的瓔珞金鎖,和史湘雲的金麒麟,黛玉的白色髮釵都是五千五百円。
風月寶鑑的小鏡子四千円一個,八角琉璃宮燈六千円一個。
絹人一萬八千円一個,十二金釵一套十八萬円。
還有配套,賈寶玉和賈璉的娟人兩萬円一個,賈母和劉姥姥一萬兩千円。
最富貴的料器盆景一個三萬五千円円,一對六萬円。
那想想看,這豈不是相當於賣多少賺多少?
所以說每場活動,寧衛民從工藝品銷售上賺個六百多萬円就跟玩兒似的,六天下來又是一個三千萬円的利潤。
這還是貨物量有限呢,賣到後兩天其實已經沒什麼貨了,否則賺得更得多。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呢,因為真正的利潤大頭,完全開啟市場的最後全應在了圖書和影音製品上。
說一千道一萬,畢竟是以《紅樓夢》大IP為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
來參與活動的人在這兒吃的越開心,玩兒的越開心,越為華夏手工藝品而驚歎,《紅樓夢》主題也就會更深入人心。
等到吃飽喝足,也驚歎夠了,許多頭一次知道《紅樓夢》這個華夏故事的路人粉,都有興趣去了解一下。
再加上TBS電視臺至今也只播放了二十集的內容,很多已經被電視劇圈粉的人,既想知道後面的故事,也想重溫前面的情節。
於是圖書和連環畫大賣就成了必然。
日文版的《紅樓夢》,純文字版本的,寧衛民印製了一萬五千冊,連環畫版本的印製了兩萬套,原本還擔心賣不出去呢,沒想到這幾天活動做下來,就賣出去七七八八了。
一億兩千六百萬円的銷售資料,利潤有將近九千萬円,如果再加上各種磁帶的銷售,最終利潤是一億五千萬円。
現在的寧衛民操心的已經不是怎麼把剩下的圖書賣出去了,而是要不要二次印刷的問題了。
特別是在這一系列活動還在繼續刺激《紅樓夢》收視率提高,引發媒體持續關注的情況下,就更是沒法道盡由此而來的一切的利益和好處。
從寧衛民的角度來看目前為止,暫時能確定的還有幾點值得期待的利益。
第一是,TBS電視臺對這次合作表示非常滿意,也就意味著接下來下一步的華夏電視劇引進不會是什麼問題了。
第二,TBS還通知寧衛民,鑑於目前收視率不錯,已經有了不少的電視粉。
建議他大可以把《紅樓夢》已經播出前二十集的錄影帶先推出賺錢了。
憑加賀臺長的專業經驗預計,如果連賣帶租,應該會有起碼一萬套左右的銷量。
以單本錄影帶七千円價格計算,那就有起碼十四億円的業績,五億円的利潤。
也就是四百萬美元的最終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