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廣告宣傳的立意方面,也得以因此更具人文主義關懷的色彩,大可以把這部電影和關愛婦女劃上等號,打上國際婦女節的烙印。
西方人不總說日本人不夠文明嗎?不總說日本人不尊重女性嗎?不總說日本人的思想還保留了腐朽的一面嘛?
那來看這部電影好了,甭管怎麼說,能拍出這樣的電影,本身就代表著對舊時代的反思,代表著對女性受到戰爭傷害和壓迫的同情。
那麼來看電影的人,自然也就是日本人中最開明,最文明,最能與時俱進的社會精英。
在做廣告的時候,以這樣的詞彙誇誇這部電影的受眾群體,這格調不就一下上去了?
甚至就連電影的宣傳海報,和電影首映禮要送出的宣傳冊,以及準備發售的電影原聲專輯的封面,寧衛民都讓人重新做了一次再加工。
他出的主意是,讓人把這些以松本慶子角色形象為主的宣傳品都用「溢位鮮血」的繃帶纏繞上。
不但可以用佈滿創傷的視覺暗示來獲得觀眾的共情,也可以以此來展現李香蘭作為一名戰爭受害者的本質。
說白了,寧衛民這就是要造勢,然後再用道德綁架日本民眾。
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精神上,反正要硬生生把這些日本人不分老中青男和女地逼進電影院去,以此來突破歷史傳記片的受眾群體侷限。
至於加賀申一郎,他在這件事情上,也同樣給予了寧衛民和松本慶子不遺餘力的幫助。
有了寧衛民交上來的五千萬円的電影宣傳費,加賀申一郎除了幫忙安排合適的時段播放電影片花剪輯而成的電影廣告,安排山口淑子這位原型人物和松本慶子、石田良子、澤口靖子這些參演的演員,做了一期訪談節目。
他還牽線搭橋,為寧衛民介紹了TBS背後《每日新聞》社長,併成功促成雙方達成交易——寧衛民買下了3月8日當天的一整版版面用於宣傳電影《李香蘭》的公映和國際婦女節的到來。
為此,哪怕時間有點緊迫,松竹映畫和松本慶子的事務所,只有十幾天的時間來為影片擴大宣稱範圍,但是這部電影的預熱效果那是真的滿不錯的。
起碼臨近公映日,東京大多數的人在閒餘飯後,都會聊上兩句有關《李香蘭》電影公映的訊息。
或者是李香蘭曾經唱過的那些歌曲,現在還會不會覺得好聽?
又或者是牽扯到日本女權的現狀,討論現在的日本男人到底會不會做出改變,成為一個真正懂得尊重妻子的好男人。
日本社會又何時才能夠對於上班的女白領做到待遇公平,男女同籌。
再加上如今日本的姑娘身價暴漲,寧衛民又在報紙上買了幾篇能刺激男女青年的軟文,讓那些槍手這樣去寫,「那麼尋找本命男的過程裡,為什麼不用這部電影考驗一下男朋友呢?如果一個男人對於這樣一部電影一點興趣沒有,這還不能說明他的本性有多麼的冷漠和殘忍嗎?那絕對不是一個會疼老婆,可以託付終身的人。」
就更讓這部電影成了日本女性擇偶的試金石。
倒逼著許多日本小夥子不得不提前買票來表忠心。
說真的,也不知道最後是會促成幾對兒,還是拆散幾對兒。
反正寧衛民是不怕事兒大,他巴不得越熱鬧越好。
…………
而事實上也確實不負他所望。
就為了這部電影,到了首映日當天早八點。
松竹映畫不但清空了位於松竹旗下位於早稻田大學附近的整個影院。
山口淑子和導演野村芳太郎,還有以松本慶子為首的幾位主演也都來到首映現場。
和有幸抽獎得中參加首映禮的觀眾開起了見面會。
鄧麗君也作為歌者之一應邀來捧場了。
而且雖然在準備期間沒接到任何抗議的電話,也沒有右翼的恐嚇。
但以防萬一,松竹方面還是事先做好了應對右翼搗亂的詳細準備。
他們請了警察、律師等到現場,也向附近的警察署備案。
甚至現場還有「婦團聯」的幹事帶著人來舉著標語公開支援影片,宣傳起了婦女權益保護精神。
想來有這些日本巾幗來充當保鏢,右翼力量也是不會自投羅網,自取其辱的了。
反正不管怎麼說吧,現場還真是挺熱鬧。
這些明星從紅毯進入的過程裡,有一大幫記者圍起來拍照。
尤其寧衛民為電影所設計的宣傳品,上面纏繞的「滲血」繃帶,更成為了電影上映前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