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不料背刺還在繼續發生,這次發難的居然是張大勺。
“我說老夥計,你這麼喝酒可傷身啊,今兒多好的日子口兒啊,大家都高高興興的,怎麼就你不高興?這是何必呢。聽我一句,年輕人的事兒由他們自己吧,就別跟徒弟慪氣了。”
跟著一轉頭,張大勺又跟寧衛民和松本慶子玩笑上了。
“我說衛民啊,你們小兩口兒是不是也得敬我一杯啊?要不是我,你能去日本開店?你不去日本,能遇得著這麼好的姑娘嗎?我也應該算是你們的媒人了吧。哎,我把話放這兒。也不讓你們白敬。你們要是讓我把這杯酒喝舒坦了。回頭你們大喜之日,我就親自掌灶,給你們的酒宴亮手絕活,添道大菜。怎麼樣?”
寧衛民又偷偷瞥了師父一眼,雖然極力加緊了尾巴、
但他心知肚明張大勺也在表示對他情感選擇的支援與認可。
所以酒杯舉起的時候,他還是剋制不住滿臉的笑意。
敬酒的時候,那是格外感動。
“張師傅,瞧您這話說的。我當然要敬您。無論打哪兒論,您都是我的貴人。沒有您的幫襯,別說我遇不上慶子了,又哪兒有我今天啊!而您雖然不是我的親人,可對我來說,也和真正的親人已經沒區別了。對您的感謝我是無以言表。我結婚的時候,斷不敢再勞煩您為我做些什麼了。我只希望您務必要賞光,高高興興的,吃好喝好。”
張大勺的臉樂得都收不攏褶子了。
“好好好,我都有點等不及要喝你們的喜酒了。可惜我這個窮老頭子身上也沒什麼可送你們的。那只有借花獻佛嘍。今天呀,我就用你創的這道菜——松仁玉米打個比方,贈你們一句吉利話吧……”
“您請講。”
“祝你們多子多孫。”
不得不說,這老爺子還挺幽默,也不愧為名廚。
他總是愛那吃食說這樣的笑話,愛拿吃的東西來打鑔,這都快成了他標誌性的習慣了。
比方說油條,他就曾經跟寧衛民這麼調侃過——那是告訴你,不受煎熬,就不會成熟。總受煎熬,會成為老油條。
饅頭呢?
渺小時,會比較充實。偉大後,就變得空虛了。
麵條?
要想成功,總得靠人拉一把呀。
餃子?
臉皮太厚就不是好東西嘍。
汽水?
得多鎮鎮,到時候了,總歸有讓你冒泡的時侯。
蒸螃蟹?
哎,大紅之日,便是大悲之時。
豆腐?
關鍵階段,需要點化。
窩頭?
這做人呀,還是留個心眼好。
別說,不光聽著可樂,細一琢磨,這些話還挺符合世情百態的。
真不知道老爺子是怎麼聯想到這些的。
這一次同樣不例外。
這巧妙的借喻,吉利的祝福語,立刻引得幾個年輕人叫起好,喝起彩,鼓起掌來了。
雖然有小陶挑刺兒,“張師傅,現在都實行計劃生育了。哪兒來的多子多孫啊?”
不過也無傷大雅,因為米曉卉馬上就駁了他。
“怎麼沒有?咱們未來嫂子可是外國影星,人家還受限制?我姐還想多生幾個呢,大不了上外國籍唄,沒問題。”
“哎,對對,跟外國人聯姻真好,想生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