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和佐川建一的通話後,寧衛民又撥打了青葉不動產的電話,聯絡到了同樣在工作崗位上的香川美代子,打算探尋一下當下日本樓市的行情。
而他從香川美代子口中獲得的資訊也再度證明,日本股市瘋狂,樓市亦然。
眾所周知,1985年廣場協議後就是泡沫經濟最重要的轉折點。
從1985年到1986年,這僅僅兩年間,日本全國土地平均價格近乎翻了一番。
東京更是一騎絕塵,翻了將近兩倍。
要知道,1984年東京商業區每平方米土地的平均價格為1333000日元(假設1984年1美元=238日元,則為5600美元)。
僅在一年內,東京商業區每平方米土地的平均價格就上升到1894000日元(假設1985年平均價格為1美元=238日元,則為7958美元)。
這大致相當於一年內增長了42%。
到1986年,東京商業區每平方米土地的平均價格已高達4211000日元(假設1986年平均價格為1美元=168日元,則為25065美元),與1985年相比增長了122%。
尤其在東京三大核心區,千代田、中央區和港區,土地和房屋的成交價更是高得令人難以置信,還要遠超東京其他地區的平均價格。
而其中又以港區摩天大樓雲集的虎之門和中央區名店薈萃的銀座漲幅為最。
比如東京銀座五丁目鳩居堂前的土地,最近就以三千八百萬円一平米的交易價格,重新整理了價格天花板和人們的認知,一躍成為東京地王。
換算成美元,那可是二十多萬美金一平米啊!
這讓所有在東京參與地產投機的國際炒家大為吃驚!
簡直要晃瞎了他們的狗眼。
而且本年度,不但東京市中心的土地價格以異常的速度加速飛漲,甚至類似現象,還逐漸擴大到這座大都市的其他偏遠郊區。
像房價一向墊底的足立區,如今均價都突破一平米四十萬円了。
這同樣讓有買房需求的日本國民吃驚不已。
要知道兩年以前,這裡購房才僅僅需要一平米十六萬円。
買一套六十平米的房也就也就是九百六十萬。
要以東京大學畢業生四百萬年薪來算,只要三年收入就能買下來。
如今哪怕不吃不喝,那也得十年。
而支撐地價高漲的,首先是日本民眾的期待。
日本都相信“隨著日本經濟的增長,東京將會成為亞洲的金融中心”。
世界各地的企業聚集在東京市中心,希望在此擁有一席之地。
土地的經濟價值上升,地價自然也會隨之高漲。
此外,還有政府放任泡沫和大力放水投資搞基建的舉措。
本年度,除了日本央行屢次降低基準利率,導致融資過剩,貨幣氾濫之外。
1986年9月19日,日本經濟對策閣僚會議上了透過了總額為3兆6320億的“特別綜合經濟對策”,其中2.8兆全部用於大型公共建築設施道路興建上。
這也就意味著,日本國土廳下屬大都市整備局於1985年提出的“新的首都改造計劃多核心聯合都市圈構築草案”,很可能要開始進入實質性階段了。
於是在這種強烈的預期之下,人們紛紛搶購土地,各路人馬一擁而上爭先開發。
“拆遷”、“轉賣土地”等詞語也逐漸流行。
拆遷是指收購之前低層建築密集的土地,將其夷為空地,以備將來建造高樓大廈。
市中心的土地權利關係往往錯綜複雜,需要大費周章才能變為空地。
大型房地產開發集團通常不親自出面,而是請分包商來做前期工作,因而湧現出了很多來歷不明的“拆遷隊”。
轉賣土地則是指買到地塊後,再轉手倒賣。
地價不斷上漲,倒買倒賣能夠牟取暴利。
用土地做抵押,也可以輕鬆地從銀行獲得貸款,自己幾乎分文不出就能轉手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