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到真正的內情後,李處長氣得只想殺人。
媽的,這幫蛀蟲不幹正事,天天就琢磨著怎麼挖社會主義牆角,真恨不得槍斃了他們。
可問題是這是當下大環境所滋生出的特殊情況,而且具有普遍性。
別說他了,其實就連市長都管不了。
別的不說,兩天前,市政府還召開了一次利用外資工作會議呢。
市領導在這次會議中重點強調兩點,下達的工作指示是:
一是京城的招商引資政策有所轉變,要儘快改善投資環境,給外商更多的優惠。
二是吸收外資投向轉變,從以非生產型企業為主轉向以生產型、創匯型企業為主。
這等於是說,吸引外商投資的工作在市政府的工作序列中排位又靠前了,而且已經成了考量各級相關單位政績的重要標準。
由此可見市政府對於外資,是有多麼的渴望。
那真是恨不得將手裡的東西“雙手奉上”,以換取資金、經驗、技術、市場……政績。
這是一種無奈,也是過度落後所必然經歷的陣痛。
操之過急,求之太切的情況下,吃虧是必然的。
可話又說回來了,不吃虧,不給別人便宜佔,憑什麼讓外國人來投資呢?
相對而言,其實全國大部分落後地區連這種“吃虧”的機會都沒有才是真正的痛苦。
同樣的道理,在這樣的前提下。
儘管吸引外資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存在諸多混亂情況,甚至蠅營狗苟的貓膩,導致國家稅收蒙受了不小的損失。
但為了經濟發展的大局,為了儘快擺脫貧困,找到致富方向。
在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出臺之前,各地政府也不能因噎廢食。
甚至出於投鼠忌器,不敢過分去計較、去幹涉。
只能暫時容忍這些小跳蚤們蹦躂蹦躂,不得不等到日後再拉清單,算總賬。
總而言之,這種事可氣歸氣,但目前誰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完全禁止。
否則國家也不會在今年反覆猶豫,屢次對外宣稱要取消外匯券,但又遲遲不敢執行了。
畢竟體制方面的問題太多,一下子之間全面解決是不可能。
老話說得好嗎,清水池塘不養魚,要做事就得抓大放小,先解決主要矛盾才是正理。
於是在私下裡發過了脾氣,等到李處長冷靜下來。
他也發現自己對這幾家企業完全沒轍,不能不先忍一時之氣了。
目前當務之急,其實倒是應該先安撫住寧衛民,別讓這個金主跑了,再想辦法促成此事。
就這樣,李處長為平復寧衛民的不滿,他不但主動替幾家企業背上這口鍋,而且還替幾個企業說上了好話。
很是抱歉的對寧衛民說,事情弄成這樣,全怪自己對基層情況不瞭解,沒摸清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這些企業急功近利,目光短淺,確實應該批評。
但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也有幾分情有可緣。
因為這全是過去企業被綁住手腳太狠了導致的。
多年來,輕工局的這些企業利潤一直全面上繳,連個小金庫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