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其它小說 > 國潮1980 > 第九百八十章 紅葫蘆

第九百八十章 紅葫蘆 (第2/3頁)

“哎喲喂,合著您就是要用這幌子來做精準定位,篩選自己屬意的顧客群啊。高,您這手兒實在是高!可您的用意我不知道啊,我就是好心,怕您的買賣清澹。至於您告訴我的事兒啊,我可記得明白著呢。這莊館從上往下數,依次是飯莊、酒樓、飯館、飯鋪、飯攤兒是不是?他們還各有標準和經營方式,我都記得的。可問題是,字號招牌上的事兒,您還真沒跟我說過,這不知者不罪呀。要不您就給我好好講講唄,也免得今後徒弟我在別人面前露了怯啊。”

沒人能比這師徒倆更瞭解彼此的秉性了。

康術德見寧衛民真是虛心求教。

耳根子一順,心裡再一舒坦,他也犯不上藏著掖著。

反正開店他也是為了聊天嘛,那跟誰聊不是聊啊。

他尋思自己肚子裡這點玩意,留著也沒多大用了。

要掏給徒弟,或許還能讓這小子領悟點什麼。

於是也就扯開了話匣子,索性就在外邊對著這紅酒葫蘆,給寧衛民好好上了一課。

“想聽啊?想聽我就說說。在咱們京城,你要問起招牌幌子,其實細數起來種類可就多了。字號、幌子、招牌、牌匾、抱柱、楹聯,全在其列。而且各行各業,各有不同,樣式也是千奇百怪,什麼新鮮的玩意都有。像藥鋪的愛用膏藥樣式的,理髮的愛用轉幌,旅館在外頭必得按玻璃電氣燈,這就叫行業屬性。三百六十行,一行有一行的特點。每天一清早兒,任何買賣鋪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下板兒,掛幌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說白了,純粹是它的用處決定的,它相當於現在的戶外廣告啊。你想啊,真正繁華的街市,那都鱗次櫛比地矗立著大小不一、各色各樣的商店。為了招攬生意,讓人記住自己,下回再來。那招牌幌子當然就得明顯啊。所以過去的各行各業店家們無不是拿出了看家本事,在招牌、幌子上下功夫。有的粉壁書寫,有的木刻,有的銅鑄,或懸木罌,或懸錫盞,綴以流蘇。是一個比一個鮮豔,一個比一個有料。”

“可還別看花樣再多,但因為約定俗成的規律自有其合理性,顧客不會認錯。各個買賣行裡的商家,更是絕對錯不了也亂不了。不管願意不願意,誰都必須遵照著行業特性和買賣的規模來安排招牌和幌子。”

“你既然知道莊館的區別,那我還以莊館來舉例吧。你剛說過的,規模從大到小排,飯莊、酒樓、飯館、飯鋪、飯攤兒。一般來講,像能有正經熱炒的地方,幌子形式是比較統一的。幾乎所有的堂、樓、居,門前上方全都固定扁鐵伸出房簷,前端向上捲成數朵花形,其向下彎二尺處掛上兩塊或四塊木牌。漢民的是漆黑或紅色地,浮凋立體金漆字,牌下墜紅布條。清真的漆黑地金字,下系藍布條。這就是莊館行的幌子,絕不會走樣。”

“而最大的區別其實是在招牌的規模和字樣上。如堂字號飯莊,招牌最多,材質最好,下墜流蘇,上刻‘喜慶宴會’‘專應外會’‘川魯大菜’或‘南北全席’等字樣。要是酒樓招牌就要少一些,字樣也變成了‘喜慶宴會’‘應時小賣’‘隨意便酌’、‘四時佳餚’等。要是到了‘居’,那就多半成了以招牌菜為主的字樣了,招牌下頭也換了紅色幌綢。”

“再往下一等呢,就是‘二葷鋪’了。這些小店門匾上也有名兒,可連‘居’都稱不上,也就叫個什麼‘河柳深處’、‘千里香’、‘海天春’之類的。不過相應的,門首懸掛的幌子就開始變得有意思了。通常都用布的,其形如幡,中間一條寬約八寸,白心藍邊,兩旁各有一寬約三寸的窄條,均長約二尺餘,白心中書詩四句,‘太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每掛一句,一共四掛,越能吹越好。”

“那再往下就是沒名兒沒字號酒館飯鋪了。可幌子也就更絕了。就像這酒葫蘆,就是過去的通例。甚至你還可以滿可以發揮想象力,弄出些別出心裁的來。像賣烤肉的吊個羊腿,賣包子掛個蒸籠,甚至善做魚菜的門口吊條銅魚的。只要和買賣內容相關,能夠吸引人目光就夠了。有字兒沒字兒根本無所謂。”

“為什麼呢?其實從上到下這麼一排列,道理已經很明白了。首先大店鋪的門面夠大啊,能透過字號、幌子、招牌、牌匾、抱柱、楹聯,綜合性全方位的宣傳介紹自己。小鋪子經營種類少,要不了那麼多招牌和幌子。門面也小,相擺也擺不開。”

“而且大商號注重的排場和莊重感,越守規矩,越懂規矩,客人越信任。小鋪子卻恰恰相反,由於門面狹小,很容易被人忽略,為了突出自己的存在,就必得下另類心思,弄得惹人矚目。就像花市的‘大煙袋鍋子’(天合成菸袋鋪),和鮮魚口的‘黑猴兒’氈帽店(楊小泉氈帽),全京城的人幾乎都知道,可就是沒幾個人能說出店鋪本名來的。這就是典型的例子,靠幌子揚名的小鋪子。”

“最後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原因。那就是主顧也分層次高低。過去,不是人人都認字兒的。大商家主要做闊主兒買賣,客人有文化的多。而小鋪子是給窮老百姓開的,客人層次低,好多人都是睜眼瞎。所以小鋪子弄招牌給誰看啊?沒必要。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話到這裡寧衛民算是聽得差不多了。

他實在不能不在心中默嘆一聲,這過去做買賣可真是處處講究啊。

這些招牌幌子的事兒,不但合理,還有意思。

更是充分體現出了民間智慧,乃至藝術性。

說起來和日本餐館的燈籠有一樣的作用呢。

真比如今的買賣店鋪千篇一律,門口隨便掛幾個字兒,想方設法胡吹大氣的強多了。

如此的餐館就沒法說,明明是個小館子非要叫酒樓,明明沒有幾間房,也敢叫飯莊。

似乎這樣就顯得有能耐,把顧客吸引來似的。

可殊不知,名兒好聽屁用不頂。

反而適得其反,只會敗壞自己口碑。

名不符實,招不來冤大頭不說,最後弄不好連原有的老主顧都能給開罪光了。

這樣的“上進心”可真要不得啊。

最新小說: 她又兇又壞 她偏要惹你 將軍請接嫁 愛的力學 民國鄉下太太和新派小姐 侯王帝相 庶女醫後 愛妻如命:大亨的盛世嬌寵 天價閃婚:時少寵妻無度 後宅好日子(卷三) 早春不過一棵樹 惑國妖妃:暴君,狠狠愛! 總裁的不二妻 嬌妾 農園似錦 想陪姐姐貓貓冬 重生農媳翻身:老公,乖乖就擒 重返女神的日子 養了四年的兒子成精了 天下美男皆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