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總,這……這是……咱們住的地方?沒搞錯吧?”
“對。就是這兒。沒錯。”
“寧總,這……裡面好深啊,咱們的住處能看見太陽嗎?”
“太陽?你們哪兒用得著那玩意。既然來了,那就得給我披星戴月從早幹到晚……”
雖然寧衛民明顯是開玩笑的意思,可這話說的還真是殘酷啊!
大家嘴上是嘿嘿笑著,可都覺得莫名有點尷尬,並不真的好笑。
就連張嬙的母親和兩個廚行老師傅也不禁微蹙眉頭。
不過等到真的走進去,這些人卻真正感覺到寧衛民的誠意了,剛才的不快和芥蒂一掃而光。
因為裡面別有洞天,條件居然好得完全出乎大家的預料之外。
一層進門先是一個大廳,除了兩條長長的木桌板凳作為餐桌餐椅。
靠牆處還有放著雜誌和報紙的書架,貼牆的長沙發、茶几、飲水機,咖啡機。
最關鍵的是有一個二十五寸的索尼牌電視機。
別看是二手貨,可那是帶遙控的,影象螢幕的尺寸和清晰度,基本秒殺國內大多數的彩電。
另外,一層還有廚房、廁所、洗衣房、垃圾房和雜物間。
說白了,這一層就是標準的公共空間,基本上能滿足大家日常生活的全部需要了。
儘管不見太陽,可室內燈光照面充足,極其的亮堂。
尤其是垃圾房,更屬於貼心的設施。
因為按照日本目前社會制度,垃圾只有到特定日子才能扔掉,而且還只能扔指定的種類。
如果錯過,就不得不讓垃圾陪自己至少一週,忍受一週的臭氣。
一般的老百姓為此難免苦惱,唯有高階公寓配備的24小時垃圾房,才能滿足住客這種扔垃圾的隨心所欲。
考慮到國人來東京這方面肯定是個弱項。
寧衛民這次裝修,索性就照搬了赤坂公寓的做法。
儘管此時這些跟著他出國的人,還不可能意識到這一點多麼方便和可貴,但的的確確是他為大家最體貼的考慮。
至於二樓和三樓,要描述起來可就相對簡單多了。
二樓劃為男宿舍,十二個房間。
三樓劃為女宿舍,有十個房間。
除了每層都有乾溼分離的廁所和淋浴間之外。
那無一例外,都是統一上下鋪,帶有兩個書桌,兩把椅子,兩個衣櫃。
這麼說吧,和三十年後共和國的大學宿舍模式差不多。
不過重點是,為迎合大家的生活習慣,所有樓層都是地磚地面,不用脫鞋。
而且所有的床鋪被褥,工作制服和洗漱用品,拖鞋毛巾,寧衛民都提前買好了。
每人一套,提前放在了房間裡,而且是分色的,大家只要認準了,自行使用就好。
最後的三樓之上就是那個曾經出過事故的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