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當他和鄒處長跟西浦百貨的總經理當面提及這件事後。
果然如李處長所料,西浦百貨方面相當重視,斷然採取了措施。
不但針對此事立刻展開調查,並且還及時向社長堤一清進行了彙報。
隨即兩位處長就受到了堤一清的接待,由此更得知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那就是西浦集團、西浦控股和西浦百貨確屬同源。
但很早就完成了資產分割,早已經是兩家幾乎毫無關聯的集團公司了。
事實上,堤一清就正在考慮成立一個四季集團,以便把他名下的百貨公司和連鎖超市整合在一起。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
這就得說一說堤氏家族複雜的親情關係和利益之爭了。
具體情況是由堤一清親口揭示的。
這位溫文爾雅,如學者一般的社長,確實心懷儻蕩。
毫不猶豫地把自己親情上的傷疤對外展示出來。
敢情堤一清的父親堤康次郎是個典型的政商。
由於曾任日本眾議院議長,依託政治勢力做後臺,才能一手創辦了囊括鐵路、地產、化學飯店和百貨公司多項業務的西浦集團。
但正因為這樣,提康次郎對年輕氣盛的堤一清加入日本紅黨一事,無疑是相當惱怒的。
為此不惜把這個親生兒子掃地出門,甚至還剝奪了堤一清的繼承權。
把自己的西浦集團交給了另一個原本沒有繼承資格的私生子堤一明執掌。
1973年,為避免遺產之爭影響擴大化,保證集團內部穩定。
堤一明相當明智的退了一步,向兄長堤一清開出條件。
表示願意以父親的百貨業務為代價,換他徹底退出西浦集團。
堤一清權衡利弊,也同意了這個分配方案。
於是這才有了獨立於西浦集團之外的的西浦百貨。
這也就是說,最終堤一清僅僅得到了父親遺產不到五分之一。
而他的私生子弟弟堤一明卻留下了幾乎整個西浦集團的產業,成為了最大勝利者。
但即便如此,西浦百貨池袋本店也是一個例外,並不完全屬於堤一清個人。
因為在堤康次郎八十大壽的時候,堤一明的妻子也趕在這一天產下一個男孩。
孫子如此巧合的出生,當然讓堤康次郎非常高興。
他認定這個孩子是家族的吉兆,不但親自給這個孩子取名堤康光。
而且還爽快把西浦百貨池袋本店的三分之一股權,送給了這個孫子作為祝福。
如此一來,事實也就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