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沒想到會惹出查賬的麻煩來,本就屬於無妄之災。
現在終於可以自證清白了吧,卻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這狗屁倒灶的事兒居然還有後續。
鄒國棟這傢伙,居然帶著一幫人,給他玩兒釜底抽薪這一套。
這是誠心扯他的後腿,要拆他的臺啊!
要讓這幫人得逞了,不但他的威信會大跌,他手下人的心氣兒肯定也要大受打擊,
姑娘們的勞動積極性必定會大打折扣,誰還能像現在這樣這麼賣力幹啊?
更何況最關鍵的是,這事鬧出來時機不對。
因為這個時候,他的後院是萬萬不能起火。
特別是齋宮陳列館那邊,人心更是亂不得。
否則他別說根本沒辦法全力以赴去運作雕塑藝術展了,也無法保證這件事不出大的紕漏。
真要是這件事兒最後辦砸了,那才是傷了他的根本。
說實話,這樣不利的局面對寧衛民來說,甚至還不如當初他在重文門被人算計那一次。
那一次,至少在米曉冉的提醒下,
他還能有所準備。
可這一次是真的全無準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哪怕他可以據理力爭,但有心算無心,別人都把詞兒都想好了,又是結黨群起攻之。
雙方實力根本不對等,讓他怎麼可能在這樣的劣勢下,還能舌戰群儒佔據上風?
唯一幸運的是,他還有個能鎮得住場面的好領導啊!
宋華桂絕對是個明白人。
這種情況下仍舊沉得住氣,沒亂了方寸。
她也看得出來眼前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逼宮局,更能體諒寧衛民的難處和苦衷。
而她最高明的地方就在於,雖然不好明面上偏袒於寧衛民,卻用了一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沒有逆勢而為,卻如同清朝皇帝最擅長的那手“留中不發”一樣,把這件事合情合理的壓了下來。
敢情宋華桂表示自己十分贊同鄒國棟的意見,認可這是一件關係到公司經營方向重要之事。
可也正因為這件事是這麼的重要,她才不能偏聽偏信,輕易做出決定。
她認為自己必須經過慎重的考慮和權衡,或者還會跟總公司請示一下,聽聽法方的意見,才能有一個相對明確的判斷。
而這就給了寧衛民一個能好好緩口氣的間歇。
至少是能夠讓寧衛民擁有了一些時間,有機會想出一個好辦法來,去解決此事。
另外,也得說福之禍兮所倚,禍之福兮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