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辦菸酒商店這件事,其實寧衛民和張士慧還真挺有福氣的。
因為國家雖然有心實行菸草專營制度,已經在1982年1月1日,成立了國家菸草總公司。
但有關執行細則,可是一直推遲到1983年9月23日才正式頒佈。
甚至於對市場起監督管理作用的菸草專賣局,成立更晚。
直到1984年1月6日,這個部門才開始正式履行職能。
說白了,寧衛民和張士慧這算是趕巧了,他們正碰上一個交接過度的視窗期。
由於申請執照時的菸酒批發業務,暫時還是由糖業菸酒公司在負責。
這樣一來,他們辦理執照的手續就容易了。
寧衛民只需透過街道李主任跟糖業菸酒公司那邊打了個招呼,營業執照就順利地批下來了。
否則要是等到一年之後,他再去動這個心思,那真就未必能得償所願了。
別說相關審查手續必定會複雜化,多了不少麻煩事。
就是在專營制度出臺到菸草專門局成立這段時間裡。
到底國家還允許不允許辦這方面的經營執照,會不會下令要求暫時停止辦理菸酒業務的經營執照。那還得兩說著呢。
當然,由此也明顯可以看出,菸草市場的混亂情況,其實已經到了國家忍受不了的程度。
實際上,在當代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由於京城捲菸市場缺乏統一專門機構的領導管理,市面上呈現出的,就是多頭批發的混亂局面。
除了與經營捲菸業務相關的批發單位外。
在利益驅動下,許多單位,包括外省駐京單位全都一轟而上,爭搶捲菸批發權。
以至於出現當時京城捲菸市場二三級批發單位多達四百七十多家的不正常現象。
這就是菸草專營制度為什麼會出現的原因。
總之,用高英培、範振玉的相聲小段《釣魚》裡的一句話來說,那叫“好嘛,可趕上介撥兒了!”
必須得讓二他媽媽趕緊拿大木盆來接著才行啊!
不用說,寧衛民拿到了合法執照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給張士慧報喜。
誰讓倆人是合作伙伴呢?
今後這家店就是他們一人一半,他還得找張士慧要投資呢。
張士慧看了同樣是相當滿意。
不為別的,關鍵就是因為寧衛民給菸酒店取了名字叫“慧寧菸酒商店”。
顯而易見,這首先就說明寧衛民打一開始就誠心誠意要和張士慧打聯手,未做其他的打算。